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5月23日> 总第1410期 > 22 > 新闻内容
看病货比三家要谨慎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医师 邱妙珍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3日  查看次数:  

  今天接到一个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电话,说她爸爸肠癌,在某医院做完手术,外科医生说术后要化疗。他们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咨询,第二家医院的医生说不用化疗,定期复查就好。两个相反的答案让他们无所适从了,所以他们想听第三个人的意见。

  我在门诊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患者在看我的门诊之前已经走南闯北,阅医生无数,国内知名的、不知名的医院他们都去过了,越看越迷糊,越看越不知道如何抉择。

  不得不承认,我国不同医院的诊疗水平是存在差距的,有些医生没有实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所以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他们可能觉得多问几个人可以集思广益,如果绝大多数医生都做出一样的建议,他们也就放心了。

  但事实上,看病像买菜一样“货比三家”真的好吗?

  首先,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很多时候不是“非黑即白”,没有绝对的对错。就拿上面提到的例子为例,朋友的爸爸75岁,II期肠癌,手术取了8枚淋巴结都是阴性的。支持辅助化疗的医生依据是手术取的淋巴结数目不够,属于高危II期肠癌;推荐不做辅助化疗的医生可能认为患者年纪太大,75岁,对化疗的耐受性不好,而且II期肠癌本来从辅助化疗中的获益就不如III期肠癌那么明显,所以建议不做辅助化疗也没有错。认真一点的医生可能会把化疗的利弊都分析给家属听,让家属决定是否化疗。但其实很多时候,家属是害怕做选择的,他们就希望医生明确地告诉他们:做或者不做。

  其次,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如果患者本身不是学这个专业的,问的医生越多,其实心里越糊涂。选择太多,还不如没有选择。假设问了100名医生,60个建议A方案,40个建议B方案,他们真的就会选择A方案吗?更何况事实上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100个医生的建议都不完全相同。

  再者,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反复的咨询其实是对医生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这会打击你的主诊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也容易引发医患纠纷。之前网上流传一份容易引发医患纠纷的患者特征清单,其中有一点就是:就诊前已经咨询超过3位医生。尽管我能理解这些多点咨询的患者的心情,但作为医生,我的内心是抗拒的。虽然我不能拒绝为你看病,但是请允许我对你有所保留。

  最后,反复的咨询可能会延误患者的诊疗。这一点就不用解释了,在不同医院之间巡回咨询,势必舟车劳顿、劳民伤财。

  写这篇文章不是说反对患者咨询专家意见,对于疑难杂症,我们自己都会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所以患者多方咨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医生的水平的确也有差距,对此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可以从正规网站了解一些与疾病相关的诊疗知识,比如肿瘤治疗我们有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和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指南,您可能会觉得太过专业,其实里面有专门针对患者阅读的指南。如果英语水平好的,可以阅读原版的指南,网上也能找到一些中文翻译版本。我们欢迎患者或家属带着指南和我们商讨治疗方案。

  二是如果您觉得多问几个医生心里才能踏实一点,那2~3个医生就够了,选择太多您会更加迷惑,还可能延误治疗。

  据微信号“滚蛋吧消化道肿瘤”(xiaohuadaozhongliu)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