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5月16日> 总第1408期 > 10 > 新闻内容
老来别做苦行僧
健康时报驻中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特约记者 刘 敏 钱钰玲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6日  查看次数:  

  苦行方式1拒绝社交,过独居生活

  年老退休,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下来,转而进入家庭生活,面对角色变迁,改变并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模式,很难调整和适应,易产生失落感。有些老人兴趣狭窄,退休后无所事事,易感到孤单、孤独。抑郁症的一个表现就是兴趣下降。当一位老人常常感到无助、无用时,一旦身体有病,就容易产生自责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老年人要学习角色转变,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老人退休后生活中心转移,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得他们不习惯、不适应。老年人在退休前就需思考退休后的安排,培养有益的嗜好,比如书法、钓鱼、养花、打太极拳等。退休后坚持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做子女的,要多关心父母,平时一个电话比所谓的“过节费”更加温暖。对于丧偶老人,可帮老人找个老伴,在生活上有照顾,精神上有依靠。社区方面也应对老人特别关注,生活上多照应,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苦行方式2过分节省,不舍得花钱

  老年人年轻时过惯了苦日子,省吃俭用,特别是对自己“抠门”。舍不得吃喝,去超市抢些特价处理的鱼肉蔬菜,剩菜剩饭、过期食品也舍不得扔;生病了舍不得去医院,等到病情严重扛不住了才去……这样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会带来健康问题,比如营养不良、胃肠道不适,小病拖成大病,一些疾病因此错失治疗时机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老年人勤俭持家是好事,但不可把钱看得过于重要而苛待自己,与其省下钱来补贴子女,不如调理好身体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还能好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年轻时,想出去旅游,一览祖国大好河山,但苦于经济与时间。退休后,何不趁着空闲时间,偕老伴出去转转呢!

  苦行方式3全面素食,不肯吃肉

  年纪大,胃口不好,吃肉多了,不好消化,也就开始慢慢不怎么吃肉了,进而不肯吃红肉,全面素食。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营养科主任王春香:如果老年人长期只吃素菜,出现营养不均衡,严重导致营养不良。由于老年人的代谢变慢,活动减少,缺乏足量蛋白质的摄入,而长期的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习惯,则有可能会有肌肉减少症的危险。

  老年人要合理膳食,一日三餐合理搭配,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如果本来就是素食主义者的老人,可以多吃点豆制品补充蛋白质。而对于那些认为吃了肉不容易消化的老人来说,不吃红肉,可以吃白肉,也可以多吃点鱼、虾等,烹饪方法以清蒸为主。每天摄入适量的鸡蛋和牛奶。对于卧床、咀嚼功能差的老人,可适量补充蛋白粉。一般来说,对于标准体重,每1公斤体重,每天摄入1克的蛋白质,但是,对于肾功能差的老人来说,蛋白质摄入量稍低点为好。

  苦行方式4固执养生,只静养不运动

  都说龟族长寿,在于静养,于是许多老人喜欢清静的生活。清早公园里锻炼的人群、傍晚广场舞的人群里,都不会有他的身影,他们只想静静地待着,在家看看电视、听听广播,然而,这种静养真的有益健康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孙武东治疗师:过于清静的氛围只能加重晚年生活孤寂,常处于“静态”的老者更不利于养生健身。慢性病病人绝对“静”养,反而延缓了新陈代谢动势,削弱了内脏器官运行功能,无益于康复机体的祛病延年。怎么动才合适老年人呢?老年人运动时量力而行,开展慢跑、健身走、太极拳这样的舒缓运动,不建议爬山、快跑等,更不要轻易尝试马拉松、川藏骑行等高强度运动以及篮球、拳击等对抗性运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