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28日> 总第1404期 > 24 > 新闻内容
34万份农民体检报告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8日  查看次数:  

  上接三版

  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叙永县政府成立了全民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从县到村,每级党委政府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

  “领导重视”不是一句空话。刘远立教授说,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体检和建档,叙永县的这项创举,在全国范围都是少有的。而这些制度创新,更为叙永模式向其他地区推广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每天只能吃一啤酒瓶盖的盐

  找到慢病患者后,最重要的就是干预。在广大农民中做慢病管理,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对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单纯地告诉他要限盐,每天吃不超过6克盐,很多人没有概念。于是要换一个方式说,比如每天只能吃一小啤酒瓶盖的盐,老百姓一听就能明白。当地有一句俗话叫“有钱吃药,没钱烫脚”,利用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告诉村民冬天要多用热一点的水泡脚,实际上是把中医的保健知识揉在了其中。

  41岁的叶昌强,是叙永县水尾镇水星村人,身体偏瘫,卧床不起。2014年10月,水星村开展全民体检,叶昌强拄着拐杖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水星村卫计站。体检发现,叶昌强的血压是160/86mmHg,身体状态很差,情绪也不好。

  问了才知道,叶昌强来自一个“高血压家庭”。他的父母都有高血压,母亲和大哥因为脑溢血去世,两个姐姐因高血压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他也是高血压脑梗死偏瘫,因家庭困难,没钱看病,长期睡在床上,家里的人也不知道该咋办。

  考虑到叶昌强有明显的家族病史,医生把他列为村里的重点健康管理对象。每半个月,村医会帮他调整用药方案,村干部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改变生活习惯,少吃盐,适当锻炼。现在,叶昌强能丢开拐杖走路了,还可以帮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农活。

  这就是叙永县采用的“2+1”精准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实施一名医生和一名基层干部联系一名病人的精准管理。

  此外还有一个特色,在把辖区人群分为“一般人群、高风险人群和疾病人群”三类的基础上,叙永县还增加了一个“及时跟踪人群”。

  叙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正业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在这次大规模体检之前,68.5%的人从来都没体检过。因为缺乏基础数据,不能很快确诊一个人是否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如果一个人突然检测出血压高于标准值,也不能马上诊断为高血压。因此要被纳入“及时跟踪人群”,隔一段时间再跟踪检查两次,根据三次检查结果,再确定是否为高血压。

  贫困县的健康账本

  开展这项全民预防保健工程,叙永县算了一笔账,除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外,平均每个人每年体检和健康管理费用是100元,县财政每年在这上面的财政投入大概是2000多万元。

  叙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可却愿意在全民预防保健上“花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通过之前的调查发现,在全县2万多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达到8000多户,占贫困人口户数的40.9%。从长远来看,健康管理的钱没有白花。

  以前,很多农村人到了50岁之后就大病小病缠身,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但过去是有大病才去检查,小病就不去医院,很多时候都是发现得太晚了,急诊、抢救、护理,治疗费用很高。通过体检和干预,能够了解每个居民和家庭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也能减少因病返贫的家庭数量,这也很好地契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要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也就是说,预防上多投入1元,治疗就可少花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这在叙永县这里有了鲜明的例证。

  现在,“叙永模式”已经在整个泸州市推广开来,也成为“健康四川”建设中的一个样板。泸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韦光焰介绍,不仅叙永县,在泸州市其他区县,全民预防保健工作正在展开,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居民都拥有自己的健康管理档案,卫生部门和社区医生都能清楚地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并实施健康管理。

  对于建档的贫困户,整个泸州市已实现了医疗费用“零自付”,通过整合保险、救助、基金等多渠道资金来源,最终让患者不花钱。现在,在乡镇卫生院医生的电脑旁,都有一个刷卡机,贫困户来看病,只要刷一下身份证,医疗费用就能全免。

  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公布了38个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名单,四川省泸州市名列其中,而这项全民预防保健工作,也将成为该市打造健康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摸清健康家底,完成健康大数据的收集之后,泸州市将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对全面预防保健工作优化和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