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28日> 总第1404期 > 01 > 新闻内容
医生学术造假谁该反思?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郑山海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8日  查看次数:  

  一条关于医疗学术的消息,让人震惊——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发布声明称,中国学者107篇已发表于《肿瘤生物学》的论文因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被撤稿,这其中不乏多家顶级医学院校相关人员。

  事发至今,称其为一件让中国学术研究“羞愧得抬不起头来”的恶性事件,并不为过。当前的医疗环境,确实没有给医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考核及薪酬体系:开药多的医生收入高,论文多的医生职位高……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问题面前,不惜作假来提升自己是犯了学术界的大忌。

  孔子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孟子有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通过写造假论文来换取利益的做法,不管有多少理由,都难言无辜!自认无辜的心态尤其可怕,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吾日三省”这种自我约束的人生态度。

  论文造假这个锅,该不该由医生来背?管理部门奉行的僵化低级的考核制度应该成为首先反思的对象,照搬国外评价体系,不动脑子的考核也该变一变了。现在医生的待遇和职位的升迁都要与职称挂靠起来,而职称高低的第一要素又是论文,医生累死累活看好一千个病人,在职称考核中比不上论文分量的一个零头。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能在论文的诱惑下不忘初心、恪守底线,难!

  其次,多年来把论文当作产业,以发表收费论文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各色期刊,也不能脱开干系。因为比较初级的造假论文都是发表在国内诸多期刊上的,它们既为学术论文考核体系制造了大量的数据,也为很多医生撰写造假论文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搞科研的人都知道,写论文需要广泛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大多奔波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能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已相当不易。而且多数医生接触的患者,多属于本专业的常见病,这些普通的病历也难以挖掘出科研需要的数据。于是写论文就成了“无米之炊”的行当。

  现在,斯普林格出版社替我们清理了门户,将造假者公诸天下,这是一次良好的契机,让管理部门好好想一想究竟该让医生们怎么做业务?而医生们也需要反思,见到利益就忘记初心,天下似乎也没有这样的心安理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