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黄兰君
北京医改、医疗联合体、家庭医生……健康谈了很多年,好像都只看到卫计委在使劲。但如今的健康促进已成为各大部委共同的大事儿,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体育总局:医保结余用来健身 运动被看成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健康促进工作。因此,想健康得先从体育运动下功夫。据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介绍,目前江苏、深圳等地已经在探讨将医保结余用于健身费用。
把看病的钱用来防病,变被动为主动。刘国永援引了一个数据: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钱,就可以在医疗中减少7—8元的投入。另外,美国还有个经典的研究数据:1美元的运动投入,相当于节约10美元的预防,相当于节约100美元的治疗。
体育是能贯穿健康全过程的,在前端让更多的人通过体育运动少得病、晚得病甚至不得病;到了后端,可以发挥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比如说,通过运动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而这恰恰是如今的健康体系比较缺乏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建军正在就单病种的康复跟各大医院进行运动处方的临床合作,和专业医生一起开运动处方。“比如,我们和北医三院心脏中心合作心脏康复项目,抑郁症方面跟安定医院合作。”让体育和医疗合作,医生负责安全性评估,体育部门负责运动的制定。
教育部:揭露五毛食品的真面目 辣条、牛板筋、汽水……在中小学校园周边的小卖部,五毛食品随处可见,堂而皇之诱惑着孩子们。
孩子管不住、小商小贩管不了,埋在孩子身边的定时炸弹常常让家长、老师头疼不已。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坦言,要守住校园食品安全“红线”,才能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毛小吃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上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生产批号。多地曾先后发文明确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允许有流动摊贩,但成效甚微。那么,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孩子身上。
在北京,“孩子们喜欢好看的饮料,就让他们眼见为实,四五种粉状物质一勾兑,就是他们常在学校门口买的汽水饮料。”据北京市教委体卫处副调研员宋玉珍介绍,北京市从2000年开始建健康促进学校,目前全市中小学几乎都上饮料勾兑课,眼见为实,孩子们直观的感受远比说教来得更深刻。
健康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养成,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据廖文科介绍,学生的健康素养要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健康教育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安排必要的教学课时,按照各个年级制定教育目标。
另外,在针对农村地区孩子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大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推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试点,在2017年实现重点县全覆盖。
环保部:千乡万村去科普 4月6日,联合国环境署曾发表声明指出,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更是超过三分之二由中风、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导致的死亡以及四分之一由心脏病导致的死亡的原因。毋庸置疑,环保成为健康促进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每年招募一万名大学生和负责环保科普的同事组队到农村,提前编写好普素材请大学生去传播。”大学生队伍成为环保部健康促进的得力干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普部副主任陈永梅介绍,这项从2007年开始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已持续了十年。
宁要青山绿山,不要金山银山。环保健康,从最接近自然的人开始。环保部将环保科普材料做成精美的科普挂历送给当地的农民。“宣传材料,可能发下去就被丢到一边了,但挂历农民们会经常需要翻阅,顺便能学习下。”陈永梅介绍,大学生们会在村子里呆一周,在跟农民打交道的同时还会给当地留守的儿童做些环境教育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