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18日> 总第1401期 > 16 > 新闻内容
有一种痛苦叫吞咽困难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乔靖芳

  在中国,每年新发的卒中患者大约为250万,其中,约有 30%~65%的人存在吞咽困难,吞咽困难是卒中后导致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最大来源。

  我们每人每天约有600余次吞咽动作,就是一个如此简单的动作需要大脑皮层、6对颅神经和3对颈神经节的参与,而大脑皮层和这些神经一旦受损,就可能引起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会造成频发的清嗓动作;进食时发生哽噎,有食物黏着于咽喉内的感觉,窒息;饮水呛咳,吞咽时或吞咽后咳嗽;流涎,低头明显;吞咽后口腔食物残留,在吞咽时可能疼痛等症状。让病人备受煎熬。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科、上海市虹口区脑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理事、全国红手环志愿者秘书长王少石主任介绍,短期的吞咽困难导致误吸,其中50%会发展成吸入性肺炎。而且,患者长期对食物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2013版《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提到,吞咽障碍患者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宜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稠的比稀的更安全;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温度以偏凉为宜,据研究冷刺激或热刺激均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而温刺激效果不佳。

  王少石建议,卒中后正确的吞咽功能评估应该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确认患者吞咽能力时,从米糊、鸡蛋羹、粥等糊状食物开始。进食时最好使用薄而小的勺子,每口的量以半勺为宜。

  体位应为仰卧位30度半坐位或者躺着抬高床头45度或以上缓慢进食,避免误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