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8日起,《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
这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让老百姓看病能省则省。
了解更多医改信息请扫二维码。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降价了
这次价格改革坚持突出重点,调整了5类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其中降低了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项目价格。提高了床位、护理、针灸推拿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
普通床位费从现行28元调整为50元,针灸从4元调整为26元等;PET-CT从10000元降低到7000元。
435项医疗服务项目医保大部分都报销,少部分根据国家规定不报销。其中新增的55项专项护理和新生儿诊疗项目、调整后的96项中医类项目,全部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您可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www.bjrbj.gov.cn),在“查询服务”栏中查询到相关文件,下载后可在里面查到诊疗项目是否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以及具体报销比例。
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
这次改革实行药品阳光采购,取消15%药品加成后,常用药品价格动态联动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大多数药品将会降价。但由于部分短缺药品和低价药品市场供应不足,价格会上涨。总体上,患者购买药品的整体负担会下降。尤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药的癌症患者,以及其他慢病患者来说,药品负担会大大降低。如化疗患者需要在化疗期间使用一支止吐药“止若”降幅相对较大,从原来的390.42元下降到50.98元。
但取消药品加成,不是所有药品的销售价格都下降15%。“医药分开”之前,是在药品进价基础上增加15%的加成后卖给患者,当然很多药没有加到15%,比如最小单剂量包装(口服药为一盒、注射药为一支)的单价500元以上药品,加成统一为75元。不足500元的药品加成为15%,医院整体药品的加成大约13%左右。
低保人员医疗救助幅度变大
这次医改,民政部门对社会救助对象医疗救助也做了调整。社会救助对象主要包括本市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生活困难补助人员、享受城乡低收入救助人员。有以下调整:
将门诊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除外)。
将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调整到6万。住院押金减免比例和额度参照住院救助标准执行。
将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调整到12万。
将民政部门管理的享受原工资40%救济的60年代初减退职老职工的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
医事服务费可按比例报销
医事服务费不是挂号费,是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基础上新设立的,是为了突出医务人员对您整个医疗过程提供的技术劳务价值。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危急重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这次改革,实行“差异化”的医事服务费标准和报销政策。二级医院个人负担2元,一级医院个人负担1元。如果是单纯为了取常见病慢性病的药,就近去社区或二级医院更加方便,也更省钱。根据北京市医管局资料编辑整理
对于医改后来院的部分患者来说,由于对医改政策的陌生,容易产生焦急、疑惑等不良情绪,急需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北京宣武医院“医改小太阳”队伍于4月6日正式成立,这支50多人组成的“小太阳”队伍是由职能部门骨干、门诊班组护士长、咨询处护士组成,积极地帮助大家解决来院就医过程中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开心结,摆脱不良情绪的阴霾,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