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14日> 总第1400期 > 01 > 新闻内容
公交站牌3米高!走走心行吗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4日  查看次数:  

  花色的奇葩公共设施,隔三岔五就跳出来给人添堵。这几天,四川简阳的公交站牌在网络上“火”了。不是因为它颜值高,而是真的太高!

  据报道,简阳市区的这种站牌较为简易,由一根铁栏杆顶着站牌。两种公交站牌一种高约2.6米,另一种则高达3.48米。如此“高处不胜寒”,引得网友纷纷吐槽:3米多高的站牌,姚明仰着脖子也看不到!

  竖站牌的又不是外星人,动辄两三米的高度,真以为乘客出门都自备望远镜?相关负责人说,站牌之所以保持一定高度,是为了防止行人撞到头。这个说法,容易令人笑场。说千道万,不走心、不靠谱,恐怕才是奇葩站牌横空出世的根源。

  这些年,公共设施上的闹剧层出不穷:有30厘米宽的“独木桥式”人行道,有50厘米宽的“平衡木式”站台,还有几秒钟闪过的“博尔特式”红绿灯……这些反人性、乃至反人类的基础设施,大多是财政买单、民众抱怨,好好的民生工程、便民设施,愣是给异化成了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奇葩站台等公共设施的背后,说白了是设计、施工、验收、审查流程上的“糊弄一条龙”。设计的不上心,施工的糊弄差事,验收的不尽责,审查的不到位——这才让奇葩公共设施数年间岿然不倒。这种“失误”,算不上苍蝇,够不上老虎,却成为民生福祉的短板。真正的问题是花钱的和审计的,有没有到这种站牌前来“走两步”?

  一系列失守与失责的背后,还有两重隐喻:一是投诉监督渠道阙如。站牌成了笑话,乃至火遍全国之前,市民也不是没有投诉监督过。问题是那又如何?小小站牌都纠偏不了,其他民生领域能闻过即改吗?

  二是财政花钱太“阔绰”,崽花爷钱不心疼。公共设施上的乱象屡禁难绝,也是民众缺乏对这种“给长颈鹿看的公交站牌”说不的权力。说得严肃一点,这种站牌也是“群众路线”在地方上竖的一面镜子。

  媒体密集曝光后,据说地方部门已承诺“一个月内改造完毕”。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一竖一换,成本谁来承担?奇葩决策的背后,有人为之担责吗?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预计将超过60%。城市规划天翻地覆,基础设施也是与日维新,这个时候如果奇葩公共设施继续丢人现眼,便民工程成了糟心工程不说,权力公信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目中无人”的站牌低下来、一切公共服务多接地气,民众的怨气才会少一些,城市的日子才会舒心一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