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空心思去发一条私信
根据判断自杀意念的标准,利用计算机对“走饭”微博下近6个月约7万条评论进行了初步筛选,朱廷劭的团队最终确定了4222位具有自杀风险的微博用户。不过,当这些有自杀或抑郁倾向的微博用户被筛选出来后,后面的问题才是更加棘手的。
怎么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曾公开表示,在社交网络谈到自杀或想寻死,表现出不符合平时作风的愤怒和敌意时,说明此人或有自杀倾向。这时正确的做法是真诚地聆听并接受对方所讲,不要进行任何批评,给对方多点鼓励。
朱廷劭的团队利用微博账号“心理地图PsyMap”向4222位用户发送私信,“我们在微博中看到了你的评论,你现在还好吗,情绪状态怎么样?”同时提供了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电话,以及一个问卷调查的邀请链接。
整条私信内容简短,真诚,又能适当地表达关心,最重要的是还有进一步的联系措施。
问卷调查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您意想不到的角落,都有人在关心您的感受和健康”。为了这句话,朱廷劭团队绞尽脑汁。他们想让收到这条信息的人看到黑夜里的一束柔和的光线,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希望照亮我们的心灵。
伊泽也收到了私信,当他看到问卷调查的最后一句话时,“有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最终,4222位用户中,有15%的人进行了反馈,这让朱廷劭团队兴奋了好一阵。
不过,朱廷劭表示,当前的心理咨询或医院治疗,还是种被动认知,当觉察到自己有问题,主动去就诊才能让事情变得好起来。不少患上抑郁症的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自知,而对于一些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兴趣,就更没有强烈主动求助的愿望了。
因此,保护患者的隐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救助并求助专业医疗机构,成为了救助抑郁症患者中很重要的一环。
心理医生也是可以救命的
出现身体不适后,留学美国的伊泽也选择了看看精神科医师,这位医生的建议是:对于学科内晦涩的阅读材料可以暂时放一放了。想了很久后,伊泽不再同非母语阅读材料死磕,也就没有了“不读书就完了”的强烈挫败感。不忙的时候,他甚至开始走进异国的菜市场买买菜,回家做顿中餐了。
这一切的改变就源于精神科医师的一个小小建议。
朱廷劭表示,网络信息本身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是有影响的,但建立心理危机自助服务在线系统,只靠计算机团队的努力远远不够,与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保持互动,加入专业精神科医师能够让这个救人的系统更全面起来。
北京回龙观医院是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所在单位,也是给朱廷劭心理危机自助服务系统提供专业支持的所在。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抑郁症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而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对不起周围的人。抑郁症患者的思维模式通常被形容为“三无”认知模式,即考虑过去认为自己是无用的,考虑现在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考虑将来认为自己是无望的。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通常是指向自我。
而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良好作用,当抑郁症患者面临压力时,应尽快通过心理调整,把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压力化解掉。时代走得越来越快,网络行为直接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当发现身边朋友在社交网络表达负面情绪时,每一个人都应该用同理心去聆听,鼓励他们积极走出情绪危机,如果自感无力协助,应寻求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同时,只有全社会积极提供帮助,才能使受困者勇于敞开心扉,寻求并接受帮助。
目前,朱廷劭团队的心理危机自助服务在线系统将是全球首个可以为心理危机提供自助型干预和服务的系统,也给在现实世界中不愿意暴露自己真实心理状态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他们正在与人们的生命心理防线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