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3月31日> 总第1397期 > 21 > 新闻内容
闲暇里有真教育
摘自《父母的格局》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1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为人父母是一份全职的终身工作,也是一项终身的荣誉,因为我们孩子的优秀不仅属于我们,更属于这个世界。著名音乐家、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得主谭盾的夫人黄静洁女士在她的新书《父母的格局》中说道,父母要有格局,才能打开孩子的未来,让孩子赢在人生的终点。

 

 

  让孩子在“错误”里再待一会儿

  2015年夏天,小Sean选择去了一个学习作曲的寄宿夏令营,回来后高兴无比,还创作出一首近4分钟的四重奏小曲子。唯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就是他的一位室友S同学对他“不友好”,时不时地对着小Sean作的曲“说教”一番。

  我看得出小Sean既觉得S同学在专业上领先自己,同时又对S同学的一些不给面子的言语不爽。Sean正在经历一种叫“妒忌”的心理过程。从8月起一直到12月,他一直在重复地对我说:“妈妈,我恨他,明年不要再和他住同一个房间了!他最好不要再来夏令营了,我不要再见到S了。”

  听着小Sean这么用力地抱怨,我评估了一下我可以为他做些什么:第一,可以选择去阻止他抱怨,告诉他这样想问题既不健康也不善待他人;第二,可以选择教训他,告诉他这样做不道德。但最后我决定让小Sean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他的负面情绪和解决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我给了他两个建议:

  第一,可以直接写信给夏令营的老师告诉他对下一年室友的选择,但他必须如实告诉老师选择的真实理由;第二,多了解一下S同学。

  对第一个建议,小Sean支支吾吾地说他会写信给老师,却始终没做。有一天,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他在YouTube上浏览演奏作品,于是我建议他去看看S同学是否也开设了自己的小站。没想到S同学真的有自己的音乐小站,而且还把自己最近的钢琴演奏视频和作曲的作品放在了网页上。开始时,小Sean一直评论S同学的钢琴演奏指型不好,乐感也不好等等,但慢慢地我听到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少。过了两周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S进步好大哦。我想通了,我应该与他交朋友。”这时我们俩正走在大街上,我拉起他的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发现其实我可以向他学习很多的,真的,他好强哦!当然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说不定我们一起考上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他作曲,我指挥。”

  我没有动用 “一枪一弹”,没有批评、责骂,而是引导他想办法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同学。我们花掉的只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却赢得了一场选择爱谁、恨谁的“思想斗争”。

  有了楷模,孩子就会自己变优秀

  有一本童书对我们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名叫《拯救地球》。

  Sean开始学习自己吃饭那段时间里,我遇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有个很特别的名字《拯救地球》,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英雄”。每次在饭桌上只要见到Sean有饭菜剩下,我就会说:“Sean,你还想拯救地球吗?”“要,我要拯救地球!”这时我会继续我们之间的台词:“怎么拯救呢?”这时Ian就会大喊一声:“Sean,吃掉你碗里的饭菜!”就这样,这本不起眼的硬板书陪伴着我家两个孩子长大。

  初中二年级的一个下午,Ian放学回家后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学校的种植活动小组种出的番茄被送到学生餐厅,得到了厨师们的好评,而且老师说节省了伙食开支。

  原来这个“根与芽”活动小组的工作很特别,还管理着校区内两块“黄金宝地”。一块位于教学楼楼顶,是一个20多平方米的阳光棚;另一块是位于校区边的30多平方米的农田。在主管老师的带领下,活动小组用环保的方式种植番茄、薄荷、九层塔、迷迭香等。为了不用杀虫剂,他们尝试种大蒜头、洋葱来驱虫;为了不用化肥,他们把学校的剩菜剩饭收集起来,堆放在土坑里让肉虫来腐蚀,最后再掺入有机肥料搅拌后掩埋,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以此来为农作物施肥;他们还学会用七星瓢虫消灭危害农作物的蚜虫。每天放学后,Ian和小伙伴们都要轮流去农田浇水,课间也抽时间去劳作。听着Ian描述着种植和施肥的过程,我也被吸引了。

  从那时起,Ian几乎每天午餐时和课间时间都会去两块“黄金宝地”,卷起袖子做种植实验,有时回家满脚满裤腿的烂泥。而在我眼里,这是莫大的荣耀,因为孩子心中有追求了。一年夏天,Ian加入了由克雷格·柯伯格和马克·柯伯格创建的国际青少年组织去肯尼亚做志愿者,体验和参与贫穷社区的水环境治理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等工作。我能感觉得到,Ian对公益、对环保的热情与其他孩子的好奇有很大的区别,他曾对我说:“妈妈,我真希望我能一辈子做环保公益。”

  孩子把妈妈的话暂存记忆中

  小Sean 3岁那年冬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向家里两个孩子发出同样的指令时,两个人的反应很不同。比如,外边天气很冷,我让他们穿上外套。10岁的大儿子会说:“妈妈,真的很冷,快多穿点。”而小Sean却好像没听见我说什么,直接开门撒腿跑出去了。等过一会儿,他发现外面很冷,又立马跑回来找我说:“妈妈外面冷,穿外套。”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因为小孩子不听话,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但后来看到一项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的儿童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的孩子不是不听话,他们只是把妈妈的话存在了记忆中,等到需要时再把妈妈的话从记忆中翻出来。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宗像裕子教授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游戏,通过测量孩子瞳孔的变化来比较3岁儿童跟8岁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反应。

  游戏中有两个卡通人物:蓝色斑点狗和海绵宝宝。3岁和8岁的孩子分别被告知,蓝色斑点狗喜欢吃西瓜,而海绵宝宝不喜欢。当电脑屏幕上出现西瓜,紧跟着的画面如果是蓝色斑点狗,孩子可以点击笑脸的表情,但如果出现海绵宝宝,孩子就要点击苦恼的表情。

  8岁的孩子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因为他们能预见到结果,一出现西瓜和斑点狗,他们就知道要点笑脸了;而3岁的孩子无法预见到结果,反应缓慢,当看到西瓜时,还在全力思考之前的画面,而不是去预见之后的画面。

  此研究表明,3岁的孩子既不会为未来考虑,也不会思考当下的状况。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回到回忆中去寻找帮助。所以,当我让两个孩子去穿外套时,大儿子会预见到外边冷,所以立即就要添加衣服;而小儿子只是听到了妈妈的指令,但并没有把妈妈的话与外边的冷挂钩起来,所以他就把妈妈的话暂时存在了记忆中。看上去小Sean好像完全无视妈妈的嘱咐,直往外奔,等到被冻到了,他才会想起刚才妈妈讲过的话,然后理所当然地再跑回妈妈怀里来取暖。

  摘自《父母的格局》,黄静洁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