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含甲片处方616个,中成药制剂180个,临床处方150个。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统计,有182家企业生产含甲片的中成药。而国家林业局每年的《库存穿山甲片原材料年度消耗控制量表》显示,2008年~2015年7年总消耗控制量约为186吨,平均每年在26.6吨左右。专业人士估算,每只穿山甲甲片重量约为0.5至1千克,这就意味着每年核销了2.6到5万只穿山甲的库存。
“用了这么多年,全国到底还有多少穿山甲库存?”中国绿发会宣传负责人王静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公布穿山甲片库存数量,对甲片流向进行严格监管。
业内人士怀疑,现在药用的穿山甲大部分都是从东南亚和非洲进口或走私来的。吴诗宝质疑,中华药典中入药的穿山甲为中华穿山甲,而进口来的大多为马来穿山甲、印度穿山甲乃至非洲穿山甲,药效是否相同?即使药效能够取代,也应该修改药典后才能使用,否则岂不是制造生产假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穿山甲被CITES列为附录I,就是被禁止了国际贸易。现在再想从非洲合法进甲片已经不可能了,相当于杜绝了中国穿山甲甲片的合法进口来源。况且,非洲穿山甲并没有被列入中华药典。
中国绿发会认为,应提升穿山甲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对象,尽快完成穿山甲野外种群的专项调查,并制定和执行特别保护规划。待摸清穿山甲的数量、栖息地现状后,施行严格保护,保障其生存安全。
“如果再不保护,争论穿山甲能否药用的问题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想用也没得用了。”王静感慨道。
“如果哪一天,连走私的穿山甲都没有了,那就晚了。”吴诗宝说。
穿山甲片到底能不能被替代?
而对于陈月龙,他最大的困惑是,像穿山甲这样的濒危动物有很多,但不少同时也出现在了中药目录中。
2008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孟智斌曾对112种常用中药材物种资源变化趋势做过初步统计,已濒危的比例为22%,趋于濒危的比例高达51%。药用动物资源中,濒危物种的比例约为30%。孟智斌指出,近九年来,野生物种的濒危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从野生动物保护的状况来看,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野生动物的数量都在减少,原因首先是栖息地的减少以及持续的猎杀和猎捕”,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办公室高级科学顾问孙全辉博士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对野生动物的需求并未减少,包括食用、药用、收藏以及装饰等”。
对于替代的方案,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曹洪欣提交了一份《加强药用濒危动物保护和利用》的提案。曹洪欣认为,替代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同类替代、人工合成和生物发酵,而合理利用人工养殖动物,是目前快速有效地解决动物药材紧缺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人工牛黄、人工麝香和人工培植牛黄均已获得成功,人工虎骨也即将投入生产。“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人工麝香累计销售超过90吨,相当于少猎杀了2600多万头野生麝。
“比如熊胆替代品,除了大量的草药可以替代熊胆已知的功效,熊胆中的有效成分熊去氧胆酸国内外也早已广泛生产和使用。我国早在80年代就成功研制出与天然熊胆等效的‘人工熊胆’,过去两年由国家卫计委和科技部资助国内有关企业研发的‘合成熊胆’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将来熊胆替代品的大规模使用带来广阔前景。”孙全辉认为,中医虽然历史悠久但依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也释放出了支持信号。2016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应当以人工繁育种群为主。而2016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鼓励发展人工种植养殖,支持依法开展珍贵、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繁育及其相关研究。
不过对于穿山甲,人工商业化养殖的条件还远远不成熟。野生救援WildAid负责人告诉记者,穿山甲圈养是一个巨大挑战,加上穿山甲缓慢的繁殖率,说明这种动物还远远没有到驯化饲养的地步。
2014年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副处长张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扶持常用大宗和濒危稀缺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22个大宗药材品种和11个濒危稀缺药材品种被列入扶持名单,其中就有穿山甲。但两年内没有一个穿山甲人工驯养项目报上来。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张大勇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运用科技手段对穿山甲鳞片成分进行分析,寻找替代品。现在不少研究成果发现,穿山甲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蛋白,与人的指甲以及猪、羊、牛的趾甲成分类似。根据有效成分测定,猪、牛、羊趾甲可以作为穿山甲的替代品,一些初步临床试验也证明猪趾甲和穿山甲在某些医疗效果上并无显著差异。“发展中医药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可以共存,关键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张大勇说。
王承德委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很多临床实验证明,猪蹄甲在消痈、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
既要发展中医药,又要保护穿山甲这样的濒危野生动物,这种矛盾究竟如何解决?“用现代科技来解决动物类中药材的资源问题,既保护野生动物,又使中医药传统不受太多影响,实现多方共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陈凯先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6年年底,陈月龙离开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而他救护过的那只中华穿山甲依然在人工环境下生活。因为环境破坏和过度捕猎,它已经很难回到原有的自然栖息地了。
陈月龙仍记得小时候看过的《葫芦兄弟》、《太阳之子》,在这些动画片中,穿山甲都是善良、勇敢的地下工作者。“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不是只能在动画片里看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