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3月21日> 总第1394期 > 12 > 新闻内容
大伽把脉健康阅读风向标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1日  查看次数:  
    大伽把脉健康阅读风向标
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健康图书主题论坛举行
推选大众健康类品质图书,引领健康中国阅读新风尚。
3月17日,由人民网、健康时报主办的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2017)健康图书主题论坛暨2016年度优秀健康图书评选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盘点了年度健康科普领域的优秀图书,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高品质健康类图书,引导公众更有效地学习健康知识,促进健康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
会上,众多大咖就我国健康类图书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渠道推广等做了精彩演讲。
■评选流程:
    健康中国优秀健康图书评选于2016年底启动,进入候选的100种图书均已先期在全国出版社自荐、健康时报图书悦读版做书摘刊登,在此基础上,结合网友网上投票、权威专家评审,综合选出健康中国最具人气图书、健康中国年度十大图书等奖项。这些图书皆为2015~2016年间出版的图书市场热销书籍,反映了2016年大众健康阅读及医疗健康传播的新气象、新趋势。年度十大图书详见本期21版。 
■年度十大图书:
《无影灯下的故事》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子宫情事》
《渡过2:接纳是最好的治愈》
《听涛·十年》
《只有医生知道3》
《汪芳说血管清爽活百岁》
《冀连梅谈:
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上班族每日健康+》
《健康中国·
家庭必备健康生活丛书》
■十大人气图书:
《百岁非梦》
《健康中国·
家庭必备健康生活丛书》
《牙医门诊日记》
《汪芳说
血管清爽活百岁》
《胃靠养 肠靠清》
《病人看病 医生看人》
《渡过2:
接纳是最好的治愈》
《听涛·十年》
《我把三个孩子送进哈佛》
《炼狱三年——
女医生美国行医记事》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
甄选健康好书关乎国民健康素养提升
    当今,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渴求都超乎以往,但健康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李逵不下山,李鬼到处窜”,朋友圈内没有信源的养生谣言动辄以10万+阅读量来刷屏,而真正科学严谨的优质的原创科普读物就变得十分重要。
随时随地的线上阅读越来越多,一时一地一书的传统阅读越来越少;碎片化阅读越多越来越多,系统化、优质化的阅读越来越少。
    面对琳琅满目的健康图书市场,在健康类图书的热闹中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为有健康阅读需求的读者做好引导,选好书,不仅关乎到健康图书的发展,也关乎国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
科学性是健康类图书的基础和灵魂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2015年的数据,我国居民87%左右死于慢病,而提高健康素养是保证健康最经济、最根本的手段。
实际上,老百姓健康阅读的需求很庞大。按照2016年健康类资讯相关阅读数,以今日头条单个信息平台举例,阅读数是153亿,等于全国两年的总门诊量。
而这样庞大的需求中,医药卫生类图书只占到整个图书出版的5%,科普类的图书所占比例更小。相比新媒体的快速、碎片化阅读,图书的系统性更强。
对于健康图书,科学性是其基础和灵魂。如果缺乏科学的话,基础和灵魂就没有了。健康图书的选题应针对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经理王雪凝:
健康科普更要靠谱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从不同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健康科普信息,为什么很多人遇到健康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办?谣言也在漫天飞?媒体人应该想得更多,做得更细。
科普要靠谱,首先必须选择专业、严谨的作者,发布科学、规范的内容,但仅仅做到这些有时还不够。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图书上市以后,专家一致称赞,但是在读者中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反响,叫好但不叫座。有的文章内容很专业,逻辑性也强,文字严谨,但百姓或者听不懂,或者听不进去,有时甚至不能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因此,靠谱的内容,其科学性、专业性必须与实用性、传播性有效地结合。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
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
    健康类的科普读物,更要注重叙述的艺术。
    科普的“功能”,首先是帮助公众理解科学,然后引导公众欣赏科学,最后是促进公众参与科学。更高层次的作用,则是能够传扬理性,发掘理性的趣味。科普读物,尤其是健康类科普读物能达到这样的程度,那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了。
    近年来,健康医疗已成为公众最关切的科普话题,这在拓展健康科普空间和市场的同时,也对业界的健康科普能力提出了挑战。其实,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乏味的叙述。希望科普创作者、出版者更多地关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伦理的发展,提高创作和出版水平,奉献更多更好的健康读物。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副总经理戴建华:
大数据为图书发行加码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目前不仅限于报刊投递发行,另外一个更大的优势就是邮政大数据。     
    在图书发行方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要依托于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近几年摸索了一套精准营销的独特发行方式,主要是用邮政的大客户数据进行发行推广,比如健康类的图书,利用现有的健康大客户数据,就像与健康时报正准备打造全国社区的活动。
另一种是通过代发养老金,集纳了一万多条健康的中老年的数据和报刊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营销定向推送一些优秀的健康图书给中老年读者。我们邮政的大数据现在在营销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当副总裁陈立均:
健康科普要多说些“心里话”
    在说到健康的时候,一定是两个概念,第一是心理健康,然后才是身体健康,这是我一贯的观念。
在当当的销售大数据中,心理健康图书销量要远高于传统保健书,差不多是5:1的比例。
心理健康的书之所以畅销,除了跟大众需求相关,可能还因为这类书大家一般都看得懂。疾病类科普,大家也很关心,但是有些书虽然权威但过于生涩。这就提醒我们医生最好用大众化的语言去传播。
    现在新生代的阅读习惯已向碎片化阅读、轻阅读的趋势发展。在此背景下,过于生硬的传播更易被读者忽略。现在做健康科普还是要多讲些朴实话、心里话。
京东图书文娱业务部总经理杨海峰:
陪伴计划提供精准服务
    2015年时,我们开始尝试做一些新的推广手段,主要是围绕用户体验,让他们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比如京东的陪伴计划。
陪伴计划是基于0到18岁的家长用户,给他们提供非常精准的服务。比如,我是一个10岁男孩的家长,以前看少儿频道页面的时候,所有书看都是一样的,加入陪伴计划以后,我看到的都是10岁男孩的家长看了什么,买了什么,在讨论什么,并增加了很多基于这个年龄的内容咨询和辅导。陪伴计划所有家长都是实名认证的,全部是精准化、定制化的,全部商品都基于精准年龄段。本版由健康时报记者李桂兰、王月明、步 雯、黄兰君/整理  牛宏超/摄
第十届健康图书评审委员会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梁永琳: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
李立明: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孔灵芝: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
朱学东:新京报社长助理
陈玲: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
郭树彬:中国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袁钟: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
陈立均:当当副总裁、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
杨海峰:京东图书文娱业务部总经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