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医学上称为儿童夜遗尿症,是指5周岁以上孩子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每周超过2次,且持续三个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肾脏风湿科白海涛主任表示,遗尿有多种原因,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觉醒障碍和神经系统发育延迟、膀胱功能障碍及遗传因素有关。 据统计资料表明,约有16%的5岁儿童和10%的7岁儿童患有夜遗尿症,并且有3%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家长对于夜遗尿症的认识有一定的误区,认为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疾病或者“病急乱投医”,患儿无法得到正规的诊疗。
事实上,有的患儿遗尿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约2%~3%的遗尿会持续终生,需要积极治疗。系统治疗这一病症,需要医生、患者与亲属全面配合,结合药物治疗、生活管理、心理治疗及功能训练等多种方法,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同时还要配合夜间叫醒、控制睡前饮水等行为矫治,以及诱导、沟通等心理治疗,家长特别注意的是避免说教、训斥以及在别人面前提起孩子尿床的话题,以免刺激伤害孩子的感情。
新研究显示夜遗尿症还会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恐惧集体生活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是目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8~16岁的孩子来说,尿床是第三大心理创伤性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所以主张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