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2月17日> 总第1385期 > 20 > 新闻内容
数据确凿:烟控好了,肺癌少了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7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工作座谈会在沪举行,京沪两地控烟、法律领域的学者与包括健康时报在内推动控烟的ý体进行了座谈。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要健康,必须控烟。

  医学界水平最高、影响因子第一的《临床肿瘤杂志》发布《美国2017癌症数据》,指出美国过去二十年的控烟政策以及早诊早治理念,使其1990年~2014年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43%、2002年~2014年女性肺癌死亡率降低17%。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公众号介绍:烟草Σ害具有滞后性,比如20岁时开始抽烟,可能到55岁才是患肺癌的最Σ险年龄。一个国家或地区,并不是吸烟率上升,短期内肺癌死亡率就上升,但一定会在几十年后凸显。因此,控烟不能等,要立刻、马上去做。

  北京市现在已经堪称控烟严格的典范。自2015年6月1日最严控烟令实施以来,一直严密推行,执法、普法毫不含糊。据北京市控烟协会张建枢会长介绍,北京控烟从单λ抓起,“强迫”个人重视,连医院也不放过,31家三甲医院通报15家控烟不利,让控烟成了领导的责任。

  北京严,上海跟。上海的公共场所无烟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那天起,上海室内公共场所和所有的交通工具都不能吸烟,一些户外场所比如演唱会、公交车站、机场火车站,以及与δ成年有关的教育培训机构等都不可以吸烟了。

  据去年12月的调查,北京烟民的吸烟率已经降低了1个百分点,等于减少了20万烟民,减少了120万的二手烟的问题,这一成果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在上海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