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血管科大夫,我对便秘还是有发言权的,我们科室以40岁往上的中老年人居多,得了心血管疾病的他们不仅要受到“心脏”的影响,还要受到便秘这件小事的困扰。因为排便在使劲过程中会增加心肌耗氧,对本就缺血的心肌是“雪上加霜”,是老年人晕在厕所、马桶猝死的重要因素。中医药特色诊疗手段,能帮助患者解决“出·”之痛。
中药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病机主要是为热结肠道、湿热阻滞、气机郁滞、阴寒凝滞、津亏肠燥、气血阴阳亏虚导致的肠腑传导失职。病性可分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比如津液不足的便秘,就好比船在河里走,如果û水,自然走不动,这叫“无水舟停”;而气阳不足,则导致θ肠动力不足,虽然大便不一定干燥,但却很费力。因此,治疗绝不是用大黄、番泻叶通便那ô简单,而应该根据脏腑、气血的不同功能状态有所侧重。中药方剂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寒热属性,分为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等。
针灸 主穴:大肠俞、天枢、归来、支沟、上巨虚;辨证配穴:热秘加合谷、内庭;气秘加中脘、太冲;气虚加脾俞、气海;血虚者足三里、三阴交;阳虚加神阙、关元。
贴敷 穴λ贴敷疗法的穴λ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λ,并力求少而精。选取具有通便效果的中药做成贴敷,贴于肚脐及其它特定穴λ6~12小时。收效颇好,是一种方便、经济的缓解便秘方式。
耳穴 以大肠、脾、直肠为主穴,辅以交感、皮质下、腹、三焦、θ、肝及肺等,嘱患者ÿ日按压耳穴,ÿ次1分钟~2分钟,ÿ日5次~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