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13日> 总第1377期 > 03 > 新闻内容
科技大奖带来的实惠
健康时报记者 李桂兰等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

  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医药卫生领域共有30余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从心血管疾病到癌症诊治技术的创新,从口腔疾病防治到急救体系建立,从食品添加剂认知到健康素养的提高……

  这些技术奖项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关乎健康,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此,我们采访了部分获奖项目的专家团队(排名不分先后),了解这些奖项背后的创新与改变。

  直肠癌切除保肛更保性功能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简文杨

  ■项目名称:

  基于肛门功能和性功能保护的直肠癌治疗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汪建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胃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擅长结直肠肿瘤、炎性肠病、肛管良性疾病,尤其结直肠癌根治术、保肛门手术和保护性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

 

  ■联合专家:

  兰平,王磊,吴小剑,邓艳红,黄美近,汪挺,杨孜欢,方乐堃,王辉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肛门功能和性功能的追求,凝聚了我们数十年的不懈努力!”谈起获奖感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如是说。

  因为离肛门太近,低位直肠癌手术一直以来存在一个很大的“后患”,患者的肛门可能被切除,丧失性功能和生育功能,需终身佩戴人工肛袋。

  作为国内胃肠外科领域的带头人之一,汪建平教授一直致力于在直肠癌手术中尽力为患者保全更多的功能。他说,手术可以救活患者的命,但如果患者需要终生戴粪袋,男性患者再不能勃起、射精,就算生存下来生活质量也不高,因此医生需要考虑得更多。

  历时20年,汪建平教授课题组围绕直肠癌功能保护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标准、两项技术和一个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直肠癌保肛门功能、保性功能和保生育功能关键技术体系。

  第一提出和验证了“距齿状线2厘米可保肛”的直肠癌保肛手术新标准。在不影响肿瘤学疗效的前提下,使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由28.2%提高至79.4%。第二创立了超低位直肠癌NLT保肛新技术。即先放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后予以局部切除,二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成功保留肛门。第三建立了直肠癌“保护神经、保留筋膜、保全包膜”性功能保护手术技术,使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由70%降至15%。第四创立了“单纯新辅助化疗”方案,去除放疗,避免睾丸和卵巢的放射性照射,保全了生育功能。

  “没有不可保留的肛门,”项目的另外一位参与者,中山六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磊教授表示,这是团队努力的目标。随着直肠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保肛意识很强烈,但现在每年仍有许多患者因为直肠癌手术被挖掉肛门。因为中山六院的保肛功能技术比较成熟,医生们也会尽力为患者制订最周全的治疗方案,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当然,汪建平教授指出,在选择直肠癌手术方案时,永远是生命第一,功能第二。

  “中国模式”让创伤救治伤亡减半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汪铁铮

  ■项目名称:

  中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建立与推广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姜保国: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联合专家:

  周继红,张茂,刘佰运,王正国,王天兵,黎檀实,张殿英,都定元,张进军

  我国每年有约6200万人因创伤就医,有约80万人因创伤致死。

  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团队做了这样一件事——创建严重创伤救治体系的“中国模式”。

  他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以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的5到6家二级医院为创伤救治点,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救治流程。

  当发现需急救的患者,首先来到现场的急救医生,将重度创伤、中度创伤、轻伤、死亡患者分类,进行及时检查和处置。通过“创伤信息预警联动系统”,将伤者人数、伤情等信息迅速传送到医院,医院急诊科收到信息后快速通知创伤救治团队做好救治准备,整个过程高效无缝衔接。

  “原来是创伤患者在急诊室等医生,今后将变成医生在急诊室等患者,”姜保国教授说。这项体系建立后,院前院内整体救治时间缩短53.43%,严重创伤患者的院内平均死亡率下降约40%。

  交通伤多半是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涉及多个科室,但很多医院还做不到第一时间调配多科室专家联合救治,因而可能错过救治黄金时间。姜保国教授组建“严重创伤救治团队”,包括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颌面外科,以及急诊科、重症监护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科室医生,可以负责患者急诊复苏、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危重期的规范化护理等各个环节。

  与此同时,专家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款“创伤数据库”系统软件,填补了我国严重创伤大样本数据库的空白。

  目前,这一有效的救治体系正在包括含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在内的二十多个省份推广,并进一步向更多区域及发展中国家推广,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创伤体系建设的有效模式。

  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健康时报记者  李桂兰

 

  ■项目名称:

  “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体系的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领衔专家:

  林洪生,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员。出诊时间:广安门中医院周二、周四上午

 

  ■联合专家:

  花金宝,侯炜,李杰,张培彤,王沈玉,解英,贾立群等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教授牵头的《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体系的创建与应用》首次提出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固本清源”理论,并创建了“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方案”。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方案”中,林洪生团队首次将中医药治疗分为四个方面:防护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加载治疗。创建了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非小细胞肺癌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证候分类包括基础证和临床常见证,基础证包括肺气虚、肺阴虚、痰湿证、血瘀证、热毒证;临床常见证分别在不同治疗中进行了限定。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项目组历经20年,2606例患者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系列研究证实:以“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医治疗方案”提高了临床疗效。

  目前,该方案已经作为重要证据纳入《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已经在全国65家医院推广应用。

  另外,林洪生团队还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诠释了“固本清源”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不同于现代医学肿瘤的直接杀伤作用,而是通过调节荷瘤机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且中药还能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干预达到“清源”的治疗目的。

 

 

  为1亿慢性肾脏病人研究出省钱方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南方医院 李晓姗  罗卫红

  ■项目名称: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和临床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领衔专家:

  侯凡凡,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科主任。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联合专家:

  蓝辉耀,刘必成 易凡,廖禹林等

  慢性肾脏病是殃及我国1亿人群的“公共健康问题”,因为它具有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和并发心血管病变(CVD)的高度风险。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生存,治疗耗费大量卫生资源,被称为“花钱最多的疾病”。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科主任侯凡凡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为慢性肾脏病人创建出了新疗法,这个新疗法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360家医院应用并证实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2012年被国际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KDIGO)采纳,并纳入美国肾脏病医师教程,在全球应用。不光提高了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水平,还节省了大量医疗资源,也因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们创建了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滴定疗法,该方法使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降低了50%。创建了预测和诊断慢性肾脏病进展及并发心血管病变的无创技术以及能安全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分子靶向超声造影技术。同时,通过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叶酸缺乏是农村高血压人群并发心血管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补充叶酸使该人群并发心血管病变进展风险降低56%;为防治并发心血管提供依据。

 

 

  头面部烧伤有了“中国式换脸”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上海九院  吴莹琛

  ■项目名称:

  “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李青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门诊时间:周一上午(特需),周四上午(专家)

 

  ■联合专家:

  江华,昝涛,朱晓海,顾斌

 

  严重烧伤往往伤情复杂,具有高致残、高危害等特点。治疗手段曾经十分匮乏,缺少诊疗规范,相对治疗周期长,费用也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牵头联合了全国21家医院,经过10余年的研究,通过大样本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应对重度烧伤传统手术的技术瓶颈,并创造性提出“组织预构修复”的治疗策略:不仅综合应用数字医学、再生医学和重建外科等手段,以实现供体和受体的精准匹配和功能性再造,同时明确了预构组织血管化的主要通路和治疗靶点,创建了“细胞移植促进皮肤牵张再生”、“低氧诱导预构组织血管化”等治疗方法,和“组织预构修复”的综合技术平台。

  该团队创建了七项新技术,比如应用针对性预构的组织瓣,替代传统皮片移植,大样本应用表明,再手术率显著降低,提高了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还建立了针对五类头面部常见烧伤的治疗体系,包括眼视力挽救、鼻气道重建、口唇闭合成形和头颈功能重建等。

  此外,李青峰团队编撰了我国首部头面部烧伤修复诊疗指南和《头面部烧伤重建外科》专著,创新了头面部烧伤修复技术和治疗体系,形成了诊疗规范,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

  而该团队创建的标志性的“自体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在疑难病的治疗上国际率先实现了全脸面毁损从“无法治疗”到“能有效治疗”的重大突破。规避了异体脸面移植所带来的免疫抑制、供体缺乏、伦理等问题,形成了我国重建外科技术高地。被美国著名的“ScienceDaily”报道,誉为“ 中国式换脸”。

  显著提高IgA肾病治疗率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健康时报驻解放军总医院特约记者  罗国金

  ■项目名称:

  “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领衔专家:

  陈香美,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擅长疑难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诊治。

 

  ■联合专家:

  蔡广研,王永钧,邓跃毅,司徒卓俊等

  我国尿毒症的首位病因是IgA肾病,它是最常见的肾脏病,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缺少有效治疗手段。

  解放军总医院的陈香美教授和团队成员,历时20余年,用现代医学最新技术解析传统医学理论,用循证医学方法验证中医药疗效,一举攻下了这一难题,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们通过中西医结合理论-辨证-治则-新药研制的全链条创新,显著提高IgA肾病知晓率和治疗率,因IgA肾病导致的新发尿毒症下降10.5%,估算减少医疗费用21亿元;牵头制定12项指南、路径和标准,成果推广应用至1700余家三甲医院,推进IgA肾病临床诊疗规范化和同质化,数千万患者受益。

  项目组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首次提出IgA肾病“风邪扰肾、致虚、致瘀、致毒”的新理论,创建了IgA肾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四位一体”的中西医结合诊断评价体系,最早提出IgA肾病的中医证候数据元,创建了国际认证的集中医证候、西医临床、病理与生物标志物“四位一体”的生物信息资源库;创研了基于提出的IgA肾病创新理论与中医证候的“益气补肾、化瘀、祛风除湿”五型分治,多种组合的中西医结合序贯方案,对中药复方(肾华、复方积雪草等)开展国际注册的循证医学研究,疗效优于国际指南的推荐方案,提高了20%~26%;研发具有清利湿热功效、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创新药物黄葵胶囊,获得国家新药发明专利和新药证书,治疗IgA肾病的新药实现了产业化。

  开创适合中国人的卒中防治法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健康时报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特约记者  傅锦秀  驻北京天坛医院特约记者  匡远深

  霍勇教授和团队第一次确定了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原因并且研发出针对我国脑卒中预防的新药。

  王拥军教授和团队首次提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分类并且开创了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新技术。

  ■项目名称:

  “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联合专家:

  李建平,徐希平,张岩,秦献辉,唐根富,何明利,陈光亮,刘平,王滨燕

 

  ■项目名称:

  “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王拥军,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神内会诊

 

  ■联合专家:

  赵性泉,王伊龙,刘丽萍,缪中荣,王春雪,高培毅,王春娟,贾茜,荆京

  霍勇团队:开创卒中领域众多第一

  北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完成的“中国脑卒中精准预防策略的转化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研究成果被国内外6项临床指南引用推荐。

  霍勇教授和团队完成的这个项目开创了卒中领域很多第一:

  第一次确定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项目发现,在高血压基础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叶酸水平低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TT基因型比例高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次提出并验证降压联合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我国新发脑卒中风险,并将其确定为适合我国高血压人群精准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手段。

  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获准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创新药。该药是世界第一个获准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创新药;第二项专利是用于脑卒中风险筛查的MTH-FR-677C/T检测试剂盒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试剂盒。新药和试剂盒的联合产品已上市并广泛应用,获得显著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王拥军团队:提出脑血管病新分类

  王拥军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分类,该研究成果被评为“世界神经病学领域年度十大进展之一”。依据项目成果建立了17部标准、指南和共识,被美国同行比喻为吹响了神经科医生的“集结号”。

  “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但这类患者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可减轻急性期复发或致残。而症状相对轻微、临床却易复发或进展的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却被大大忽视了。而这个人群恰恰是通过有效干预可能完全恢复健康的。”王拥军教授介绍,“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病防治的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

  王拥军教授和他的项目组开创了治疗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新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针对高危(ABCD2评分≥4)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中低剂量配伍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的短程、早期、优化的“双抗”治疗新技术,按照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测算,该研究成果已累积减少74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累积降低医疗花费150亿元人民币。

  同时,他们还为准确找到“双抗”治疗最大获益者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

  防主动脉破裂微创就能搞定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项目名称:

  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腔内微创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景在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门诊时间:周一、三上午(特需)

  ■联合专家:

  陆清声,赵志青,周建,赵仙先,包俊敏,冯翔,冯睿,梅志军,李海燕

  “人的主动脉像一根拐杖支撑着生命律动,从上到下依次是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景在平教授介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是指发生在主动脉的真假性和夹层动脉瘤。

  自1989年创建血管外科并于1997年在国内成功完成首例腹主动脉瘤腔内微创隔绝术、1998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胸主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以来,今年已过花甲的景在平一直在“腔内血管学”这一自创理论体系领域深耕创新30年,率领团队相继率先在国内相继攻克了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主动脉弓区,升主动脉区等主动脉夹层腔内微创治疗禁区,实现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微创治疗,真正攀上了世界高峰。

  “于有路处辟新路,于无路处创出路”——对于该获奖项目领衔者,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主任而言,创新是一种习惯。

  景在平团队不仅不断突破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禁区,而且还有无数发明的新专利问世:运用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移植物攻克了“两弯一峰累中枢”的主动脉弓区夹层动脉瘤的微创治疗禁区;还成功攻克了“短弯扁担两头挑”的升主动脉微创治疗禁区,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0%,国际腔内隔绝术先驱Dake教授同期发表述评赞叹景在平团队的工作“勇攀升主夹层微创治疗高峰,再创腔内创新之路里程碑”。

  该团队用腔内微创技术攻克整条主动脉上各区段夹层动脉瘤之后,已经开始向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进攻。2011年至今,他们已率先完成了中国首个20例球扩式主动脉瓣膜微创腔内置换术。

 

  中医遏制糖尿病肾病

  健康时报记者  韦川南  健康时报驻中日医院特约记者  尹 琳

  ■项目名称: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李平,中日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药物药理室主任;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联合专家:    王义明,梁琼麟,刘建勋,罗国安,张特利,张浩军等

  我国是糖尿病全球第一大国,33.6%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是尿毒症的首位原因,最近23年以来我们国家糖尿病肾病的死亡人数已经增加了3.37倍。

  为了突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瓶颈,中日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李平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等科研团队联合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进行了历时18年的系列性的研究。

  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基础上,李平团队提出益气柔肝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新治则,形成了以糖肾方为主的治疗方法。

  李平教授和团队人员通过利用国际通用的四种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证实,糖肾方在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害方面优于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药物(ACEI/ARB)。

  更值得欣喜的结果是,糖肾方可以使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患者进入尿毒症时间延长至少6年,这给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带来了惊喜。

  此外,李平教授和团队人员还发现了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对应的系列生物标志物,为“病-证”结合研究提供了客观化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这个项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十几个省市40家医院推广应用,受益糖尿病肾病患者达到了11万。

 

  健康科普发出权威声音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

  ■项目名称: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丛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出诊时间:周三、四下午

  ■联合专家:    李大魁,唐芹,蔡晧东,代涛,周颖玉,邸泽青,章静波,肖鲁

  人怎么样才能健康?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可以给我们答案。

  《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共分4册,分别是《挑战慢性病》、《知“瘟”防“疫”》、《用药之道》、《科学求健康》。当前保健、健康类图书已占据我国科普类图书的半壁江山,但健康领域的图书鱼龙混杂,老百姓难以正确选择。为此,中国科技部特别创立了国家“十一五”及“十二五”重点支撑项目——“公众健康普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并将结果集结成书,这就是“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丛书(4册)的由来。

  本丛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最权威的声音,说最亲民的语言。丛书主编为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在讲解每个问题之前,作者先会讲述一个真实的医学病例,使得图书的视角一下子就转向了读者,读者能够轻松带入,进入阅读状态。

  在书中可以找到许多生活中常见问题的答案,比如,有人会问:体重大就一定是肥胖吗?这是个不正确的看法。肥胖是脂肪问题,而非体重问题,不要认为身体过重就是脂肪多。其实肌肉发达也能增加体重,而肌肉发达的人,其体内可能只有少量的脂肪。减肥的目标,是除去过多的脂肪而不是减少肌肉、骨骼及血液。

  至于“传染病为什么不断‘推陈出新’?”“为何有些药品要被严加管理?”这些书中会告诉你答案。

  青光眼“上海模式”显成效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  驻复旦大学特约记者  孙国根

  ■项目名称:

  《了解青光眼战胜青光眼》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孙兴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前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联合专家:

  孔祥梅,陈君毅,莫晓芬,陈宇虹,程静怡,陈雪莉,方媛,刘婷婷,王凯迪

  科普图书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并非第一例,而《了解青光眼战胜青光眼》的问世,则让孙兴怀教授及其团队建立的青光眼科普防治保健“上海模式”广为人知。

  从1997年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带领其团队在这一领域已经耕耘了20年。我国青光眼患病率约为2%,大约有2700万患者,致盲率高达22.7%,然而,在对青光眼患者的调查中发现,有2/3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到了中晚期,青光眼已成全球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这种形式下,对大众进行科普就显得尤为重要。

  孙兴怀团队撰写的《了解青光眼战胜青光眼》一书,融入了青光眼研究最新进展及团队原创的研究成果:“致盲性青光眼也可以通过训练改善残余视力”、“眼睛也分主视眼和非主视眼。就像左撇子和右撇子一样。如果视觉出问题的是非主视眼,那么另一侧健康的眼睛会弥补患眼的视野,就不容易早期发现。因此两只眼睛都必须分别进行检查,每个人都可以用手遮住一眼用另一眼观看,交替两眼这样自己检测也可以早期发现有疾病的眼睛。”

  这些在临床上对患者的嘱咐总结成书以后,内容涵盖发病原因、筛查诊断、治疗干预、功能康复等多方面,并以趣味问答的形式与读者互动。

  从1997年初上海市青光眼俱乐部成立开始,该项目组进行青光眼疾病科普教育已经二十年。除了开展居民健康科普宣讲、义诊咨询,项目组还进行社区眼病筛查,建立健康档案10万余人次。在对300名青光眼俱乐部会员与314名普通青光眼病人进行抽样调查后,项目组发现,通过青光眼科普,患者对青光眼诊疗的认知度和自控性均有明显提高,从教育前的63%提高到93%;疾病漏诊率下降30%,患者视野年损害控制率提高10%,门诊青光眼筛查的人数增加40%。

  虽然目标设定在中国,但孙兴怀教授及其团队建立的青光眼科普防治保健“上海模式”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和推荐。世界眼科协会、世界青光眼协会等邀请孙兴怀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介绍上海市青光眼俱乐部的成功经验。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

  健康时报记者  田 茹

  ■项目名称: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领衔专家: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联合专家:

  曹雁平,赵玉清,叶兴乾,汪东风,叶秀云,王静,戚向阳,傅红,袁英髦

 

  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了。

  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就会想到食品添加剂,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添加剂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领衔的专家团队出版的《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使得大众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更客观、科学的认识。

  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其实,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墓碑上描绘有人工着色的糖果;中国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在公元25年的东汉时期,制作豆腐时就已经使用盐卤做凝固剂,并一直流传至今。

  从“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奶粉”到“染色馒头”等,这些其实都是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一些不法商家用食品添加剂来掩盖食品的腐败变质或质量缺陷,甚至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使用已经被国家标准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从而造成一些食品安全问题。

  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很多人倾向选择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其实,不含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更不安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如果不使用防腐剂、保鲜剂,肉制品、焙烤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用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一些号称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却可能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如柑橘汁中的增稠剂,蜜饯、糖果中的甜味剂,饼干中的膨松剂等。

  有些人认为,食品添加剂即便无害,对于健康也无益。这也是不准确的。很多食品添加剂对人体非常有益,比如卤水点豆腐中的盐卤,主要成分为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钠的盐卤,其中的镁是人体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很多人在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等,这些其实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益。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可选择一些添加人工甜味剂的食品,实现美味与健康兼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