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个国家,19个国际组织,81名部长级代表,127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市长…….
这场大会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识”,被认为将影响未来全球健康发展几十年。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健康时报担任大会新闻中心核心报道团队,派出10名记者,在三天半的时间内,
为30个分论坛提供新闻,编写100篇新闻稿件,拍摄4500多张照片,采访200多名中外专家,推荐给全球200多家中外媒体使用。
大会已经落幕,从10名记者的眼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大会背后的那些细节和故事!
影响未来全球健康的三天半
健康时报记者赵安平:“弟兄们,我们今天所做的,是我们死后好多年,都会被人们继续谈论的事情,我们正在创造历史。”
这是好莱坞大片《最长的一天》中,一位军官在战前动员时给战士们说的。在开幕式上聆听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我突然想起这句台词。
很荣幸,这三天半在上海参与的这件事,是帮助很多人多活而且活好的事情。这次大会发布的“上海宣言”和健康城市“上海共识”,会影响未来全球健康几十年。
这次健康时报被确认为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核心报道媒体,负责大会三十个分论坛的新闻通稿,供中外200多家媒体使用。不仅如此,我们还挖掘论坛亮点撰写其他稿件数十篇,并在健康时报推出4个整版重头报道《38个健康城市,为什么是她们?》
说起来,健康时报算是国内最早介入大会的媒体。一个多月前,健康时报在山东碧桂园滨海城主办了“中国健康社区创新发展论坛”,那次会议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提议升格为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预热会;紧接着10月29日,健康时报又与湖北咸宁市政府合作,举办了“健康城市发展论坛”,这是媒体做的第二场全球健康大会的预热会。
三天半的会议,记者们每天早上6六点多就得赶赴会场,忙碌到晚上10点多才回到酒店。年届古稀的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走马灯一样穿梭在大会各个分会场;毛群安司长大会前两天,看到他明显憔悴的身影;副司长宋树立满场飞,或坐在直播台,或与记者们一起找角度;上海卫计委新闻处王彤处长带着本处工作人员和上海各医院的宣传主任为在新闻中心忙前忙后……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影响未来全球健康的大会忙碌。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这次大会太重要了!
健康大会的上海味道
健康时报记者尹微:穿梭大会新闻中心、现场和直播室同时,其实内心还保留一份好奇:大会的主办城市上海,这个我熟悉的城市,又会向全世界展示出怎样的健康味道呢?
身在会议现场,最先感受到的是会议组织中上海人的那份精细:整个大会期间全程没有烟味儿;食品安全保障不仅兼顾到了卫生和营养,就连大会嘉宾们过敏的细节也考虑在内;开幕式前一天停在门口的救护车、电信救援车,都表明组织者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中国日”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点,而面向全球健康促进工作者,展示的正是东道主上海的健康面貌。“中国日”活动当天,上海安排16路不同的参观路线,深入每一个区县。在他们眼里,上海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其实大会前,记者已经跟随国家卫生计生委毛群安司长率领的中央媒体调研小组去过一些区域调研。在全国儿科医生普遍紧缺的条件下,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程佳一句话“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儿科医生培养”掷地有声;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全国数一数二医疗服务,这句有底气的话背后是第一批全国儿科医联体探索;儿科形成了从专科医院到社区全科的纵向网络,康复、妇产科等也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带动的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体系;已经开始从学校入手,制定“健康学校”的指标,给中小学上健康课;通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系列学习互动,帮助居民进行健康自我管理。
会上又见到了熟悉的师长,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教授。他向记者解释,上海自下而上的全民健康管理模式,正在向全球展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