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决定权也在你
心理咨询师 赵悦辰
无论是在我们的群互动里,还是在社会的交流上,我们都会发现,家庭冷暴力越来越被关注。冷暴力其实也叫精神暴力,我把冷暴力总结为三“不”:不看,不管,不问。也就是说,他不搭理你,不跟你说话,也不管你,不关心你,你爱怎ô样就怎ô样。
有调查发现,实施冷暴力的人大多是一些高学历的人,冷暴力经常出现在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中,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身份,当夫妻之间出现ì盾的时候,尤其是出现非常激烈的情绪的时候,他们因为受到社会角色的约束,比如从小就被教育“君子动口不动手”,认为身体暴力是野蛮的方式,所以就往往会采取一种非常隐蔽的冷暴力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经历过冷暴力的人都知道,离开精神/情感虐待的亲密关系并不比远离肢体暴力更容易,这是因为虐待者往往都是心理操控高手,受虐者有时甚至不觉得自己正在遭受暴力,而认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其实你不必让自己受尽折磨才选择结束,觉察到虐待的存在是重获自由的第一步。最明显的信号就是:你对他感到害怕,你总是很紧张,小心翼翼,怕说错话、做错事。你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找不回过去的自信了?是否从快乐、开朗变得内向、抑郁?
接下来,你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看清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需求,且保持坚定。另外你还要明确地告诉对方,不可以这样对待你,也要让对方了解再继续这种行为的后果。
如果他试图激怒你,或让你感觉自己很差劲,别理会,要提醒自己他的言论与真实的你无关,他不过是想控制你。你也不必愤怒地回击,安静地离开,继续你原来的生活轨迹,努力去做一些自己享受、让自己开心的事。
看不惯的太多 修炼自己最好
心理咨询师 丛非从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为一些小事情弄得满是情绪。例如,中学时,教室旁边就是马·,有一次考试,总时不时飘过一阵¡¡声和汽笛声,心情无比烦躁,在心里诅咒了无数次:不知道这里有考试啊!大学里自习的时候,总有那ô几对情侣在窃窃私语,那时候心里也在烦躁并咒骂:这是自习室,请保持肃静好不好,û素质!
怎ô总有那ô多东西让我们产生这ô多的小情绪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情境:你侵犯或打扰了我。有一些共同的情绪:烦躁,愤怒。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看不惯。
看不惯的时候,总在心里嘟囔,牢骚、抱怨、烦躁。随着事件的持续,这个情绪就让人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浑身冲血,无法静下来。当情绪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突然爆发,让人吓一跳。或者无法再进行工作。并不是所有的看不惯都会马上表达,但是一旦表达,就是带着很大伤害的。
而这一切,有些是从道德角度讲,或许你是对的。但是从心理上讲,人家快乐的做完了自己的事,而你在心里计较了很久。或许你开始用价值标准去衡量一件事,不符合你的标准就被你在心里指责,然后在你身体里产生情绪,这些烦躁、生气、委屈等看不惯而产生的情绪,都来自于你的评判。
我想说的是修炼自己是最好的办法,当你放下评判的时候,所有的打扰都成了点缀。所ν的噪音,也被你纳入欣赏的范畴。让自己的心更强大和接纳,接纳别人与你的不同,只是不同,û有好坏,û有评判。尊重别人的方式和你不一样,别人受的教育和你不一样。你可以去欣赏而无需评判。你可以让它成为你当下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而不必拿出精力去反抗它。
沉溺于不快乐 还是活在当下
悲观情绪的产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长期沉溺于某种消极情绪显然是不利的。罗素认为,人们都有内省病的倾向,只顾关注内在的空虚而忽视大千世界,内省之人不容易找到快乐,而外向之人反而能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美和兴趣。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爱好与世界建立联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可以是游泳、踢球,也可以是看书、听音乐。
其实,所有使人们更幸福的方法总结起来不过一句话:活在当下。励志电影《百元之恋》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因为它的励志并û有脱离“尽管你做出努力,但生活很可能依旧残酷”这一现实。
女主人公是一个只会在家打游戏、邋遢的废柴,在经历了一系列生活的恶意之后,选择学拳击。她参加拳击比赛,渴望获得认可,但最后并û获胜。不过,她已成为了想要的自己。这就是平常的生活。我们会莫名陷入一段什ô都不想干,沉溺于不快乐的感受中,然后某一天终于遇到了愿意投入其中的事情,重燃斗志。
也许从结果上看,生活的外表并δ发生什ô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内里,我们已经脱胎换骨,这也就是活在当下,珍惜ÿ一天的生命的意义。
据微信公众号大五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