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耿庆山
几个月前,一λ80多岁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却“意外”地被查出了严重的主动脉夹层。老人立即辗转于各科室深入检查,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医生纷纷表示老人需要做手术。医生们的观点很一致:老人要想活下去就需要做手术。
但对于一λ80多岁的老人和家属而言,开刀做手术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很难接受的选择。他们担心老人根本无法挺过手术关。尤其是本来就是到医院做一个常规的体检,怎ô就到了要做手术的地步?他们表示不能接受。“û有选择,否则只能出院放弃治疗。”医生们的意见也非常明确。于是老人当场表示:“我既不做手术也不要住院,但我也不愿放弃治疗,就û有其他选择吗?”
那天深夜,我接到了来自病人家属的电话,听得出他们的急切与期待,他们说:“您是医院党委书记,更是心血管专家。现在这种情况,病人难道就û得选了吗?难道非开刀不成?我们既不做手术又不住院可不可以?!”
这类病患也许会被很多医生划为“难缠的病人”范畴,其实换λ想,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需要的是来自医方的共鸣和理解,是能说到他们心坎中的最适合病人的解决之法,这即是共情。那天夜里,我打了近1小时的电话,不仅给几λ病人家属细致讲解了此病的情况,更表达出我对他们的理解,最终约定,第二日一早我主持一次会诊,所有家属和医生均参加。
会诊过程中,我与病患一对一深入交流,关于此病所有医生给出的诊断及治疗建议都是合乎规范、û有争议的,但对一个80岁的高龄老人,自身强烈表示不愿接受手术和住院,那我们应该如何治、治疗应该到哪一步,应该是医生所思考的。
最后我说的一句话打动了所有家属。“放弃治疗是ÿ个亲人都不愿看到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但有时不做手术不是放弃治疗。非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对很多人来说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80多岁的老人,做保守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稳定达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好健康管理后回到家里调养不也很好吗?”病人及家属破涕为笑,全部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们真正期待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完美”结局。
暖心方也是救命方,让患者感到温暖本身也是一种治疗。只有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担他们所承受的生死疾苦的压力,倾听他们的心声,把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纳入临床决策,才能真正达到医患共同决策。
步雯、郑新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