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11月15日> 总第1361期 > 23 > 新闻内容
机器人手术可以从头做到骨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过去科技看机器,未来科技看机器人”。日前,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球顶级机器人汇聚一堂、一较高下,能够辅助医生完成从头到脚手术的各类医疗机器人更是夺人眼球。其中,又有两个国产医疗机器人大放异彩,技术、气场不输欧美和日本机器人。

  颅脑手术定位误差不到1mm

  颅脑手术最怕啥?不准。定位困难一直是颅脑手术的痛点。医生可以凭技艺和经验练出精准度,但如果有机器人的辅助,手术的精准度就能提升更多。

  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Remebot,“学名”叫神经外科导航定位系统,又叫神经外科机器人。这个手术机器人就是专做颅脑手术的,它可以将颅脑手术定位误差缩小至不到1mm。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这个这个手术机器人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2015年底,一位卡塔尔王子摒弃国际名医名院来中国,就是为了能用Remebot做扭转痉挛手术。

  Remebot的定位精准源于三个核心技术也是三大步骤:一是术前的多模态图像融合,即Remebot手术前会为患者进行CT、核磁、血管的检查,并将结果融合处理,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颅脑影像,辅助医生制订手术方案;二是患者头部病灶实际的定位,通过贴在患者皮肤上的专用标志物引导的医学影像扫描实现;三是把虚幻但立体的手术方案和患者实际的病灶匹配,通过指令轨迹带动机械手臂完成。

  不同的手术器械可进行活检、抽吸、移植、毁损、植入、放疗等操作,适用于12类近百种神经外科疾病,涵盖脑出血、脑囊肿、脑肿瘤、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等。

  平时复杂的帕金森手术,运用Remebot机器人半小时就能完成,患者当天可下地。颅脑病灶更是数分钟就能完成。所有这些手术,在患者身上只会留有1个2mm左右的小创口——Remebot机器人不仅是个精准手术,还是个微创手术。手术器械均通过2mm左右的小孔伸入人脑完成操作。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国是Remebot合作专家,他告诉记者,Remebot的定位精度高,误差在1mm以内,这个数据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机器人中的三维融合软件,不仅更准确地设定靶点,同时准确得出手术最优方案,比如避开重要功能区和血管密集区,还能允许任意角度的多种置入路径,医生的手术方案开阔很多。对于患者来说,没有立体定向头架,患者心理恐惧度降低很多,医生也更好操作。总之,Remebot堪称神经外科医生脑、手、眼的一个总体提升。

  骨科手术打钉子一次性成功率100%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

  它的治疗方法是空心钉固定手术,医生要在股骨颈处置入3根钉子,把骨折后的骨头的两端进行固定。这3根钉子必须平行排列,不能交叉,而且钉子的尖端不能从骨头中出来。

  在中国骨科的最高殿堂——北京积水潭医院,平均一位大夫每天要做这样的手术七八例。

  现在,医生可以在骨科机器人“天玑”的辅助下完成这项手术,而且又稳又准。“天玑”有1米高,有两只可移动的机械臂,主要作用是定位、钉子置入。手术时,大夫将导针和空心钉安在“天玑”的机械臂上,机械臂会根据电脑指令自动调整好位置和角度。大夫在术前根据患者患处的电子三维图做好手术方案,“天玑”就会据此执行。

  在没有天玑以前,医生就是依靠X光片和肉眼,徒手打钉子。因为肉眼看不到钉子进入患者体内的情况,打得不好就要重新打,不仅影响手术效果也影响患者身体。同时还得一次次拍X光片查看钉子的情况,多则一两百次,医生和患者都要承受相当大的辐射剂量。而“天玑”置入的精度在1.5毫米以内,一次成功率可以达到100%。

  自1997年开始,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创新的脚步就未曾停滞。2013年,国产腹腔手术机器人“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制成功;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使用天津大学研发的“妙手S”(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3例手术……

  据BCG波士顿咨询数据,截至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元。

  在庞大的机器人产业里,中国生产的手术机器人好好分一杯羹不再是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