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刻,从2012年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这个平均存活率只有3.78年且无法被治愈的疾病,任雪足足熬过了漫长的4年。
“如果不做移植,孩子的最终结果都看得见,如果做移植,还可以搏一搏。”反复权衡后,父亲态度坚决:“除了肺移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春节刚过,一家三口就从北京赶到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
肺是和外界相通的开放性器官,它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感染的风险,而肺移植就是在抗排异和抗感染之间踩着钢丝。因此,肺移植在我国一直进展艰难,甚至曾经停滞了多年,直到2002年起肺移植专家陈静瑜攻克技术难关,也使得他所在的无锡人民医院成为全球五大肺移植中心之一。
如今,在无锡排队等待肺移植的病人就有两三百名。由于床位紧张,部分病人甚至只能住在附近的小旅馆里等待肺源。据卫生部统计数据,全国每年约有100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30万人急需器官移植以拯救生命,但能获得移植机会的仅有1万人左右,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离世。
肺源也是任雪唯一能指望的救命稻草。为了等待合适的肺源,她已经在医院里守了将近半年,是病友中年龄最小、等得最久的一个。曾有两次唾手可得的移植机会摆在她面前,却因为全身血流感染而阴差阳错地错过了。
尽管等待漫长,但和那些未能等到肺源就离世的人相比,任雪仍然是幸运的。这天晚上,医院传来消息,让她开始做好肺移植的手术准备。
第二天中午12点,任雪进入手术室。就在任雪被推进手术室的这一刻,一颗新鲜的肺源正搭乘着飞机从南宁机场滑翔起飞。“22岁,男性,摔伤,脑死亡。”这是此刻焦急守候在手术室门前的任雪父母,对这颗来自遥远广西的救命肺源仅有的几块模糊拼图。按照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他们无法获知更详细的信息。
“供体是一位年仅22岁的年轻男性,从楼顶不慎摔下头部着地,脑外伤严重导致脑死亡。”当肺移植中心负责取肺源的医生刘东辗转赶到时,距离供体确诊脑死亡已经接近24小时。对于肺移植团队来说,即便供体家属已经签字同意捐献,也可能随时因种种原因取消捐献。“最常见的是肺源未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导致肺水肿氧合下降,肺功能丧失,一切心血付诸东流。”
这也是刘东心急火燎地赶到当地的原因,幸运的是这次的供体肺源质量不错,他很顺畅地就对肺源做起了维护。消息反馈到坐镇后方的陈静瑜那里,他才拍板通知任雪和她的父母做好第二天肺移植的准备。当天晚上,当任雪一家为这颗来之不易的肺源辗转难眠之时,千里之外的广西平南县,盯着器官维护的刘东也没法儿好好休息。
“为了降低肺移植手术的风险,我们当然希望肺源质量更好,器官维护的意义就在这里。”整晚上,刘东和当地医院都在忙着给供体吸痰、补充蛋白、泌尿等等。直到第二天早上,在提取器官前的最后一次评估中,肺源的各项指标已经逐渐提升,他才放下心来。
上午9点,在庄重的集体默哀仪式后,医生们开始动刀提取器官。事实上,直到提取肺源的过程中,刘东还在对肺源的状态进行评估。“取下的肺源洁白如玉,是一颗难得的年轻肺源。”他不忘拍下视频,传给坐镇后方的陈静瑜。在随后的查房中,陈静瑜紧接着就把这则视频播放给任雪和她父母看,以便让他们安心。
取下肺源后,刘东的转运“时间战”才刚刚打响。肺源从供体身上取下,到植入受体体内血流灌注为止,有一段安全的冷缺血时间,如果超过冷缺血时间,肺源质量将变差甚至无法使用。“一般来说肺源冷缺血时间为12小时,刨除移植手术本身需要的5个多小时,事实上留给路上转运的时间只有6小时左右,也被称为‘黄金6小时’。”
相较于国外转运器官使用的小型商务机,受制于我国国情和病人经费所限,绝大多数器官异地转运只能通过民航运输。但民航运输往往又受制于很多不可测的因素——航班延误、高速路堵车、雾霾天气、乃至各种运输工具间的衔接,都足以让刘东和所有负责器官转运的医生们头疼。常年经验让刘东和同事们形成默契,等到他顺利登机、飞机滑行起飞前,远在后方的同事才将患者接进手术室。
但刘东也遇到过更惊险的事——航班倒是正常起飞了,却因为大雾落不了地。事实上,一颗器官从捐献到维护、从转运到移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诸如此类的“意外状况”。在陈静瑜的反复呼吁下、在全国器官移植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6日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相关文件,极大地提高了转运的时效性。
下午3点半,距离肺源取出6个半小时,一路风尘仆仆的刘东终于赶到,将肺源送进手术室。晚上7点半,在陈静瑜的亲自操刀下,新的肺源在任雪的胸腔里灌注成功,这一刻,她获得了重生。
摘自10月18日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lifeweek),邱杨/文,京华时报记者潘之望/摄,图文无关
相关阅读器官保鲜的最后一公里
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弃用死囚器官,移植所需均从捐赠而来。通过由国家卫计委等发起的“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www.savelife.org.cn),每位中国公民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线登记自愿捐献器官,并有权随时修改或取消捐献登记。
“脑死亡病人往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后才会同意捐献,这期间器官其实已随着患者机体的衰竭而处于不断慢性损伤、持续功能下降的状态。因此,一方面是尽量缩短从脑死亡发生到决定捐献的间隔,另一方面则是不要把本来就稀缺的器官源浪费在路上。”北大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徐涛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