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一片叹息。张锐致力于让人人享受移动医疗的便捷,自己却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至极。
同行眼里的张锐
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创业者要做产品、找人、找钱、找客户,循环往复,还要回答无数来自投资人、合伙人、监管者等各种问题,回答到心力交瘁、嗓子嘶哑、不想说话。创业者内心的焦虑只有他们发绿的脸色、身体包藏着的各种疾病能丈量。我曾仔细打量过一个几十人课堂的企业家,他们少有脸色正常的,内心的焦虑都写在脸上、身体语言中。张锐,感谢你曾为我和我的团队花去近两个小时,你那天脸色已经很菜色了,还不如去睡一觉呢,真的。
大申网总裁王栋:张锐说过不仅要做很牛的公司,还要给心爱的人盖特别的房子,年纪大了要写摇滚音乐史……天妒英才,世事无常。除了创造留得住的产品,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和亲友在一起,不能等到什么也做不了的那一刻。
动脉网创始人李大韬:“有次开车去西部自驾,看到当地的人因为无法及时就诊而落下各种后遗症,而这些疾病在大城市本不是什么大事情,为什么我们不能做点什么事情帮他们、帮那些不能享有大城市医疗资源的人来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呢?”去年的一个午后,眼泛泪光的张锐这样对我说。张锐曾表示,“将医疗资源、空间配合起来,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没有谁可以学习,只能自己没日没夜地干。”
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得知张锐去世,震惊,难过。他跟我同岁,没想到大家一眨眼就到了不注意身体不行的年纪了,伤感。创业者忙的过程中肯定是想着家人、亲友、同事、投资人和健康的,只是这些考量难免冲突,万一运气不好,那也是求仁得仁,没什么好说的……
闯入不熟悉的
移动医疗
在创立春雨医生前,张锐曾是《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网易副总编辑、网易新闻客户端创始人。“习惯冒险、喜欢尝试新事物”,是春雨和网易的同事们对张锐的一致评价。
去年张锐接受《博客天下》杂志专访时,有这样一段描述:
2011年的春天,身为网易副总编的张锐每天还在办公楼里,开着没完没了的会,公开课、微博、新闻频道,各个部门都等着他去做决策,也包括当时正开始起步的网易新闻移动客户端。媒体人敏锐的特性,让他感觉到“这是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最好的一个机会”,错过了太可惜,于是他决心创业。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合伙人,负责有道字典的曾柏毅和自己的发小李光辉成为他第一批拉下水的人,三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附近的一个咖啡馆里,张锐用整整两个小时向两位阐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跟他们说,“有前途有前景的事我们自己干。”
就这样,2011年,在海淀区768创意园一间120平米的办公室里,张锐创办了在线医疗产品“春雨医生”,从一个媒体人变身成一名创业者,也一脚踏入了他不熟悉的移动医疗领域。
一支不那么懂医疗的团队,闯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这不是创业的最好方式,但张锐却说:“我们不懂医疗是福气,不是弱点。因为我们不懂,所以不知水深水浅,可以无知者无畏地去干事。”
移动医疗,这是许多互联网巨头都难以找到立足之地的领域,因为在这个领域,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不停地探索、尝试。
艰难地创业:找钱,赚钱!
市场远比张锐想象中艰难,在当时很多投资人的眼里,在线医疗没有任何商业价值。2011年11月春雨医生上线后,张锐也开始了艰难的融资。融到的钱花得很快,盈利模式却一直不明朗,这让张锐感到压力很大。春雨当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财务压力。
2012年B轮的时候,最难熬的两个月,他常常失眠,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探讨产品设计或者商业模式。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唾沫横飞地跟人阐述春雨的商业价值。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要讲两遍,还要回答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创业四年多,张锐最焦虑的事似乎都跟钱有关,不是在找钱,就是在愁怎么赚钱。
陪着张锐每天跑投资市场的公关经理徐研妮回忆,2014年6月,张锐准备C轮融资的时候,开始密集约见投资人,每天3到4个是常态。8月19日,春雨获得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创下国内移动健康领域最大的一笔单笔融资。
张锐来来回回见过“不少于700个”投资人。他调侃说自己要有时间,写一篇怎么找到合适投资人的干货,肯定有料。
根据财新记者的一篇采访手记回忆,张锐接受采访好几次约在饭点,边吃边说,烟也抽得厉害,咖啡喝猛了手都在抖,大口地嚼冰块,聊起来忍不住地激情澎湃。
创业就像
打麻将和抽烟,
很累却很爽
狂欢很快过去,2015年,资本寒冬到来。在经历多轮政策障碍之后,春雨始终未能形成商业闭环,不能盈利的硬伤未能解决,资本方的焦灼传递给张锐,张锐的压力传导到整个春雨。春雨也在此时开始尝试从线上走到线下,试水布局诊所。
也是从那时起,张锐开始焦虑。他说,熬夜成了常态,经常通宵赶工作,没有自己的时间,顾不上生活和家庭。按时吃饭也成了奢侈,抽烟越来越凶猛,语速也越来越快。
“我确实很焦虑。”他说,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是有价值的。精神上的压力很快反馈给身体,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两边的鬓角全白了,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张锐自比创业就像是打麻将和抽烟。以前,每次看到他母亲打麻将,一打打到半夜两点,坐得腰酸背疼,他看着都嫌累,但母亲高兴,“创业也是这样,很累,但你很爽,你说抽烟有什么好,这么难闻,对身体不好还花钱,但是我高兴。”
从2011年11月上线,到2014年11月,春雨线上用户终于突破3000万大关。公司举办庆功会时,一向情绪克制的张锐站在桌子上,回顾起他们过往的创业历程,突然开始落泪。
如今,春雨医生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2015年春雨医生线上问诊业务实际收入1.3亿,盈利3000万,2016年完成12亿融资Pre-IPO环节,正计划分拆打包上市。一切运筹帷幄,可惜,张锐却出师未捷身先死。
早在2012年9月29日,他在微博上说,“mhealth(移动医疗)是一件我可以也值得死在上面的事业”,竟一语成谶。
综合自《博客天下》,李天波/文;财新网,李妍/文;创业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