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来说,病房再好,哪有家暖?
老人最盼望的,是早点回家
尽管儿女们唯恐老人一回家就耽误病情,但老人们似乎还是更喜欢回家待着。
一些长期入住病房的老人们常常会并发院内感染、营养不良、老年衰弱综合征等,因为没有亲人的陪伴,在一次次与病魔的抗争中,老人们大多身心俱疲,脸上始终笼罩了无尽的无奈与落寞,惶恐与不安。即使有些老人因患有老年痴呆等疾病,记忆衰退,但与他们血脉相融、让他们倾尽所有的家人,仍是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当然,也只有来自家人的关怀才能让老人在“身”受累的煎熬之外,感受到心的温暖。
可控的慢病,无需长期住院
很多家属有认知误区,觉得既然得了病,那就在医院治病,等病治好了再回家也不迟。殊不知,绝大部分老年慢性疾病不能被治愈,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控制病情和维持功能。
老年慢性疾病通常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相对稳定期,在处理上也应包括治疗、康复和养护几个方面,医院应着重处理急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短期的住院治疗可以为老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同时制订专业的治疗护理方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教育,为出院后的长期控制和照护提供指导。
所以,一旦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稳定,而且已经达到了出院标准时,就应该考虑转归社区卫生机构或家庭,继续进行康复和预防复发。熟悉又舒适的家庭环境,再加上家人的悉心照料,更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住在自然人群的社区比住在患者集中的医院更能增强生活信心,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住院久了,反惹来一身新病
年纪大了,老年人机体防御机能明显下降,属于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获得医院感染的机会越多,一旦发生感染又势必会延长住院时间。
而又因为在医院,一旦出现小毛病,动不动就是全身检查或抗生素应用,而这很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贫血和二重感染的风险。
再说,医院的居住环境明显不如家庭。空间局限和医疗节奏的制约,往往使得患者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增多,促使衰弱、肌肉萎缩和骨量减少的发生。
此外,医院的生活和饮食条件很难满足患者个体化需要,老人想喝口鱼汤,还得在家做好端来,非常不方便。住院老人更易发生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跌倒和贫血这些并发症。所以,对老人来说,住院并不是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