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看似微不足道,但对高龄老人来说,无论身体如何衰老,
至少在上厕所这件事上,身体力行意味着一种尊严。
9月9日,在《2016北京养老产业蓝皮书》发布暨居家养老服务研讨会上,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介绍,居家适老改造可大大缓解老人晚年过度依赖照料的不适应性,同时,也可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什么是适老改造?顾名思义,就是对家居环境中不适宜老人生活居住的硬件设施、家具进行合理化改造,让老人生活得更安全、舒适、温馨。
从床边走向身边
“对老人的照料不是单纯的生命延续,还要帮助老人从‘床边’走向‘身边’,再到‘周边’,实现这‘三边’的转化,需要居家适老改造的介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理事长陆杰华指出,自十二五后期,北京特别关注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而居家适老改造则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适老改造不嫌早
“有些老人对居家适老改造有误解,心理上不能接受,认为60多岁自己刚刚退休就在马桶边装扶手‘小题大做’,其实,‘适老改造’嫌晚不嫌早,等到需要再改造就晚了。”冯喜良教授建议把“养老”的说法换成“助老”。“养老”暗含老人是负担,但“助老”不一样,无论是老人助餐,还是适老改造帮助老人自主生活,都是帮助,而不是“养”。
《蓝皮书》中还特别提到了日本国家康复中心的适老改造案例:除了在水池边、马桶周边及墙体周边加装扶手外,还铺设防滑地砖,在洗浴间放置防滑垫和洗澡座椅,增加安全防护。以坐式马桶改造为例,日本康复中心卫生间的马桶两侧加装扶手的同时,考虑了坐轮椅老人的需求,为老人站立、下蹲形成支撑,为老人前后移位提供方便。
根据需求适度改造
对于中国普通家庭的老人及其家属而言,了解老人的特殊需求,及时更新家装环境至关重要。明亮是必须的,应在走廊、浴室留夜灯,保持楼梯、走道随时有光线照明;清空走道障碍物,如电线、门槛、杂物等;浴室厨房地面应保持干燥,勿潮湿或光滑;楼梯及浴室应加装扶手,扶手需稳固;注意家具高度与软度,不宜太低、太软,部分家具最好有扶手。做自己的适老改造专家,才能更好提升老年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