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脸皮越薄,越怕丢人,越爱争面子。但要真跟面子较上劲儿,那就像滚雪球似的,一旦推上高台,就怎么也下不来台,比如隔壁老王,就为面子,把自己折腾够呛。
儿子小王在铁路居委会上班,但老王却天天跟人说自己儿子在铁道部上班,说待遇如何好工资如何高云云,吹得天花乱坠。结果,一年春节,老战友老李恰巧想买一张到长春的火车票,那时火车票难买,既然老王说了儿子在铁道部上班,必是近水楼台,再加上老战友上门求助,老王咬着牙应承下来。结果,票是买了,但那可是他凌晨两点裹着棉袄在火车站亲自排队买来的票。尽管自己累得够呛,但面对接二连三的老友求助,老王还是拍起了胸脯:以后要买票,一个电话!
人越老,脸皮越薄
随年龄增长,多数老人都处于回归家庭的状态,社会地位、经济、身体不如从前,加上儿女不在身边、面临丧偶等诸多问题,心理易产生落差,出现孤寂、自卑及失落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变得更加爱面子,易冲动,生怕被人看不起,说话、办事过于考虑情面,自讨苦吃。
中国有句俗话:家丑不外扬,老人对儿子工作的不满意,认为是家丑,所以说大话撑自己的面子,他认为这样有尊严,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表面上荣耀、光彩,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自尊,心有不甘,情绪越演越烈,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致使身心疲惫,有苦难言,对自身健康极其不利。
死要面子谁最遭罪?
如果老人太爱面子对自己反倒是一种心理负担,甚至为面子所累。总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是一种自卑及取悦迎合他人的表现。死要面子活受罪让谁最受罪?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现象的背后,受罪的是老人自己,不仅无形中给自己平添了许多心理负担,造成负性情绪的堆积,还会影响自身健康,给老年生活增加苦恼。
此外,争面子还易造成和家人间的矛盾。老人的“面子”往往来自孩子的工作、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有时为了“造势”,让孩子也跟着“打肿脸充胖子”,反而失去了亲情的本质。
别陷入“面子怪圈”
走出“面子怪圈”,首先要关爱自己,保持好心态,掌控好情绪,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找到自尊和快乐。
其次,老人应正确评价自己,做符合自己年龄的事。要识老、服老、不惧老,不断学习,不断用脑,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认知。多与不同人群交流,广交朋友,不断丰富生活及情感内容,从中得到更多社会及情感支持,消除自卑感,重树自信心。
最后,老人要常和儿女沟通,儿女也要常回家看看,关心老人的心理需要,使老人充分享受家庭温暖,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让老人充分体会家庭幸福带来的快乐,降低孤独、失落感。
另外老年人还可通过发挥余热、助人为乐,在奉献爱心中体现自我价值,既可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赏,还会让自己更有面子。同时,社会需塑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让老人感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这样老人的晚年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