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表在环境科学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的研究指出,在每日约一小时的烧烤烟雾暴露中,通过皮肤吸收多环芳烃的总量,大于经呼吸摄入量,跟通过吃烧烤的摄取量相当。这意味着在面对来自室内烹饪烟气、交通废气的大气污染物或空气质量不好时,除了戴口罩,保护好皮肤也很重要!
污染物皮肤也没少吸
“医生,我最近也没吃海鲜类的刺激食品,忽然就过敏了。家里装修,刚收拾了一会儿,胳膊就开始痒痒,忍不住一挠就起了红斑。” 北京的梁女士来医院就诊发现竟是装修污染所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宇光介绍,“主要是因为家里刚装修完,有甲醛等有毒物质,对皮肤刺激引起的,因为皮肤也是会呼吸的。”
皮肤吸入污染物会带来伤害,大多数人都不清楚。杨宇光介绍,几乎每周都会有好几名因为装修而导致皮肤过敏的患者求诊,在雾霾天,皮肤过敏的患者也会有所增加。因为受到污染的空气不仅通过呼吸,也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带来伤害,而过敏是表现最为迅速的方式。
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气体最重要的途径。角质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完整半通透膜,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以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低浓度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与浓度成正比。
杨宇光博士提醒,如果大气污染加重,紫外线不容易到达地面,漂浮在近地空气中各种病毒、细菌和真菌变得不容易被紫外线杀死。对于体质较差、有皮肤过敏、皮肤破损的人来说,这类微生物随着空气的粉尘颗粒达到皮肤,并粘附于皮肤表面,容易引起皮肤的感染,如毛囊炎,汗斑,单纯疱疹等,有皮疹的人会加重。一些反复皮肤感染的人有可能与此有关。
皮肤直接暴露在大气污染物中,会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继而导致皮肤过敏、老化甚至附属器官的损伤。比如生活中,很多人闻到汽油或油漆的味道会有恶心、头晕等感觉,部分人会有瘙痒,皮肤起疹子,这些人就是对空气中大量弥散的漂浮物过敏,引起呼吸道及皮肤的过敏症状。
给皮肤一口新鲜空气
那么,该怎样让皮肤呼吸得更安全呢?杨宇光博士建议,主要做到勤防护、勤保养以及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就诊三点即可。
勤防护:养成查询空气质量的好习惯,每日关注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根据质量报告调整户外锻炼;需步行时尽量避开繁忙车多的街道;少去“吞云吐雾”的场所;由于空气污染没法避免,所以要尽可能做到空气的过滤与清新,开车时打开空气过滤装置;保持室内干燥,避免发霉物质如真菌孢子飘在空中,被吸入体内,引发过敏。雾霾天除了要记得出门戴上口罩,还要尽量穿上长衣长裤,减少空气污染物对皮肤和毛发的接触及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勤保养:除了用衣物对皮肤适度遮盖,还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但千万不要过度清洗,避免皮肤二次损伤,冲洗掉漂浮在身上的污染物后,可适当用些润肤霜,强化皮肤的保湿。换洗下的衣服等物品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对室内的二次污染等。
如果已经引发了皮肤过敏等疾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口服一些抗过敏药物,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局部皮损情况,适当用激素类软膏和润肤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