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堆堆的厨房用品堆满原本简单明亮的灶台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感觉,我想吃点鸡蛋,我就会思考做成烤的,炸的,还是煮的,亦或是煎的呢?等到决定哪种烹饪方式时,还得考虑用哪一台机器。
有些人认为这种选择过程是乐趣,的确,我非常同意!可这仅仅在厨房一角,推广到整个家里、公司、朋友交际、旅行时、朋友,这肯定已经不是一个乐趣,这是一个已经加到无穷大的数值!一个让你有点喘不过气的数字!
南怀瑾在《易经杂说》写道:“宇宙间的一切道理,都是一加一减,非常简单。”可我们似乎更愿意做加法,因为加法比减法容易很多,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是先学加法,然后学的减法,从易到难嘛,以至于生活越来越重。
孩子出生的时候,如同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也不会。先用舌头感受这个世界,接着是手,再然后是脚,慢慢的是眼睛。学会了走路、跑步、跳高,等到发现原来有汽车、动车和飞机帮助他们出行的时候,又多了很多选择。现代人都在使用电子产品,从最早的台式机到笔记本电脑,现在又从笔记本电脑进化到掌上电脑(手机)。有了这个高科技产品之后,大家疯狂地开始做加法,加载内存,更换更大的显示屏,添加各种有用的没用的APP……
我们在不断往前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上电脑的,也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我们的联络除了电子方式外,还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神、神情、动作来传达。
其实,加法是正向思维,而减法是逆向思维。如果学会了减法,逆向思维呢?
我饿了,需要吃东西,家里没有太多的食物,只有鸡蛋,家里也没有太多的烹饪锅具,只有一个铁锅,要么煎,要么煮。随后,我进了厨房,把蛋煮了吃了,我饱了,感到很舒适。这种简单的舒适可能就是减法的生活态度带给我们的,而我们所做的仅此而已。
而我们在减去那些平时没有必要添加的负累后,可以考虑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加点别的,让生活更加丰富。就如很多人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发现出行的意义仍然不如陪伴身边最亲的人,土地、家乡,那些曾经执著的选择又一个个地被自己减去,可能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晒太阳,而大脑的思潮却已经去了更加远的方向。
相关阅读
简单就是给心悠闲
有人问我,简单生活是否意味着苦行僧般的清苦生活?这是误解。简单意味着悠闲。丰富的存款,如果喜欢就不要失去,重要的是收支平衡,不要让金钱带来焦虑。无论是中产阶级,还是收入微薄的人,都可以生活悠闲、舒适,在过简单生活上人人平等。 据【美】丽莎·茵·普兰特《简单生活》
旅行关键在修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蓉
曾在不同的场合,征询过不同背景的人下面这个问题:如果你有时间,有经济自由,你会选择做什么?大多数的人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世界如此大,我想去看看。
为何旅行成为人们心目中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呢?
我们都知道旅行可以放松心情、观赏美景、品味小吃、丰富阅历……除此之外,它还满足了人类更深层次的需求,借助旅行这种形式,我们可以与自我对话,融入到最简单最纯粹的生活状态中,体悟人生的意义,而生活的其他就显得很简单:粗茶淡饭填饱肚皮,找张床倒头就睡。也就说,旅行可以和自身链接。
旅行的重点在于心境而不是地理位置的变换,即便你目前没有钱,没得闲,只要拥有心灵的自由,同样可以在一朵花中、一片叶下感受到旅行的真谛。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很多人根本体会不到旅行的精髓,只是找个不是家的地方,继续扎在人堆里吃吃喝喝,拍些大门照证明到此一游,或者奔波在景点中搞得身体疲惫不堪。
慢慢活正成为一种智慧的生活理念,而旅行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应该慢慢游,让眼、耳、鼻、舌、身充分融入到自然的声、光、影、味和气势中,探索自然也是探索自我的行程。
好心情是自己给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雪芹
我们总说要自信,可自信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即使你拥有了美貌,或者才识。
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议论我们、嘲笑我们、贬低我们,甚至挑衅我们,你是否生气、愤怒、自卑,并最终影响到你的自我价值呢?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我们心情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打倒你,除非你自己愿意。
我见过,也听说过不少人是因为嫌弃相貌丑陋而走进美容医院的,可就有那么一个女孩,可谓是极品美女,五官极其精致,可她却为此烦恼不堪,最终去了美容医院,想把自己整丑一点。
要问原因,只是因为她相信了“靠脸吃饭”的议论。她从小努力,不想做花瓶,可在她努力考上了好的大学,后来又进了知名的外企上班,努力工作做上了总经理助理后,却还被同事议论说她是靠美貌上位。
说到底,我们才是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所以,当你遭遇到令你愤怒、悲伤,或者被抛弃的事件时,冷静地想一想,让你产生这些负面情绪的是这些事件,还是这些事件印证了你心里的旧伤痛。
别把爱的人
真当物了
门诊现场:一个月前,26岁的女孩答应了男朋友的求婚,现在她又开始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女孩对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都很在意,最近男友跟一个女孩出去没有事先跟她说,她就不依不饶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露:伴侣之间产生冲突是正常的,但很多人认为,既然我们是夫妻,你就应该全心全意爱我、宠我,否则我就很不满意,跟你闹,这种对待爱人的方式就把对方“物化”了,就是说把对方当成属于自己的一件物品,而没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去看待他、尊重他。同时,也把自己放到一个孩子的状态。
婚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尊重和信任,当一个人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把对方物化之后就会出现很多的“不尊重”,甚至是控制。认为对方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不满足我是不应该的。什么事都要汇报,否则就是欺瞒。结果产生很多的冲突,纠缠在谁对谁错之中。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论这种情绪的来源是自己还是对方。一个成熟的女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量低的时候接受对方的爱,在能量高时付出爱,即使有时无法从伴侣那得到爱,也要学会用自己的爱为自己补上。
双方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批评、指责、蔑视对方,应尽可能说事实、说感受,用“我”作为句子的开头,“?”结尾,尊重自己的感受,同时尊重对方听到我的话以后的感受,才会有良好的沟通效果。例如丈夫出门晚归,有的女人会说:“我现在很难受,你这么晚回来,我希望你能早点回来陪我,可以吗?”另一些则可能会说“你怎么那么晚回来!你又骗我!”前者可能让丈夫有歉意,但后者的指责就可能引来丈夫的防御、对抗情绪,从而让吵架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