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8月05日> 总第1335期 > 08 > 新闻内容
桃子养人能解劳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5日  查看次数: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俗语:王母甘桃,食之解劳

  释义:桃养人,洛阳出产的一种王母甜桃不仅养人,而且还有解除人体疲劳的作用。这里的“解劳”是广义的,是食桃对人体益处的象征性词语。

  医学意义:桃最早产于我国陕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郑州出土的商代的桃核可为之证明。如今,我国桃的品种已发展到数百个,仅市场上常见到的食用桃就有70多种。被公认的名桃当首推山东肥城桃,最大的桃重量可达680克。就总的产量而言,恐怕要以江、浙两省为最了。

  人们盛赞桃的功能,主要器重的是它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每百克桃含蛋白质0.8克、脂肪0.1克、糖类7克、粗纤维4.1克,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相当丰富。

  作为药用,桃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之功,以补心气,养肝气,活血脉,通月经,消烦渴,利大肠。《大明本草》还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虚汗盗汗,用碧桃干15克煎服;肺结核,常年可食桃脯;老年便秘,食鲜桃可以缓解。食桃还有增寿之益,所以古人把桃称为仙桃、寿桃、寿果。桃仁入药运用更为广泛,如治疗妇女闭经、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桃虽养人,但其味甘而性温,亦不可过量食之,过食之则生热。

  补气圣手属黄芪

  胡适是我国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1920年秋天,他患病后吃了不少西药,却总不见好,后来幸得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施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其病迅速痊愈。时隔不久,胡适的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病,肿到两眼都不能睁开,又是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从那时起,“洋气十足”的胡适先生便对中药黄芪的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

  中年以后,他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果然作用很好。特别是在讲课之前,先呷几口黄芪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摘编自《胡适为何常喝黄芪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刘大铭点评: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生肌之功,尤擅补中益气,凡有倦怠、气短、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等症状的脾气虚弱的人或脱肛、胃下垂等患者都可用黄芪调配药膳食用。比如,气血亏虚引起的面色萎黄、乏力、头晕眼花或大病后、产后女性等可用黄芪与大枣、当归等一起调配药膳食用,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另外,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老年性浮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者都可使用黄芪熬粥,取30g黄芪用纱布包好,放入600ml清水中,煎熬30分钟后去渣留汁,将生薏米30g,茯苓30g,粳米30g,赤小豆30g,陈皮10g放入锅中,加水煎煮4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需注意的是黄芪是温补性药物,服后出现发热、口、眼、大便干等症,均不宜服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