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气不发泄肺部很委屈
有一类人,非常好生闷气,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内心却怨气冲天。癌症的发生也和情绪有很大关系,其中,肺癌、乳腺癌、胃癌受情绪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注肺癌警示灯
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医师 李明智
在癌症发展过程中,只要打断其中任何环节,都有可能制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了解肺癌的一些特殊症状对及时发现肺癌很重要。
咳嗽 咳嗽是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早期多为阵发性呛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会对所“居住”区域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只要有癌肿的存在,就会不停的骚扰那些娇嫩黏膜上敏感的感觉神经,后果就是反复的刺激性呛咳。
咯血 咯血提示的一些疾病中就包括肺癌。其特点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往往颜色较鲜,咯血量一般很少,可持续数周、数月。在肺癌发病过程中,会生成专供其生长的新生血管,这些血管是扭曲、粗大、畸形的,容易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破损而导致出血;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肿瘤直接袭击侵蚀了正常的血管结构而造成痰中带血或是咯出鲜血。
胸痛 胸痛可以说是肺癌病程中最难以捉摸的表现,它是纯主观的表达,每个人的描述都不尽相同,灼痛、酸痛、胀痛、隐痛、闷痛、压榨样痛、针刺痛、刀割痛等等。
癌肿的侵蚀浸润生长可以刺激支气管壁及壁层胸膜的感觉神经,产生痛觉冲动,上传至大脑就形成了胸痛。常表现出来的是隐隐地闷痛的感觉,有时可以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在肺癌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贯穿始终。
早期呼吸困难表现有时不太明显,只是有点气短或发闷的感觉。随着癌细胞的侵蚀,肺正常呼吸面积逐步受损,就像一片空地周围不停地盖楼盖工厂,中心的人肯定觉得空间越来越小,感到憋闷。
声音沙哑 如果一个人的声音突然变哑,很多人会把它当作感冒或者疲劳的后遗症,或是以为用嗓过度。事实上,声音嘶哑绝不只是那么简单,尤其是伴随有下咽困难,喝水也易呛着,就更要警惕。
面颈部肿胀 之所以说面颈部肿胀也可能是肺癌的表现,这是由于上腔静脉的管壁较薄,其内的血压较低,其前又邻近双肺,故而容易被肺内癌肿病变压迫而阻塞,就会出现特征性的局部表现——浅表静脉曲张,就像一条条淡蓝色的蚯蚓爬满了前胸。如果癌肿进一步压迫上腔静脉,血液几乎完全堵在上游流不下去,就会导致面颈部水肿,“水漫金山”了。
霍纳综合征 有的人照镜子时突然发现一边眼大一边眼小;也有很多老年人肩膀疼,以为肩周炎或是风湿。这两件事看似平淡无奇,殊不知有些时候可能是患了肺癌。霍纳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中枢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压迫和破坏,引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及患侧面部无汗。在肺尖的周围邻近地区有许多的神经和神经根,当发生癌肿后,不断增长的癌肿组织可以压迫或是侵犯这些神经,从而出现霍纳综合征和肩膀痛。
憋着不排便小心大肠癌
很多人即使有便意也会憋着,怕误别的事,长此以往会出现便秘,发生肠癌的概率自然要比其他人高。
阻止大肠癌,88%靠预防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 蔡三军
肿瘤防治就像一个消防系统,如果没有前期的消防知识传递和安全检查,那每天发生的火灾会有多少,而能够扑灭的火灾又能有多少?
我从事腹部肿瘤外科治疗31年,完成肿瘤根治手术超过12000例。深切地感悟到个体医生力量的局限。如果想要救助更多患者,则更应该重视广大老百姓在疾病早期的预防诊治工作。20年前,美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曾经比我们还高,但是近20年来每年发病率下降达到3%,大肠癌的死亡率也逐年以近3%的比例下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早期的预防诊治,这其中35%是来自于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从饮食结构、运动来调理)。而二级预防起了53%的作用,所谓的二级预防就是早期的筛查、普查。仅剩的12%才是因为得到恰当的治疗所缓解的。
而对于肠癌的筛查最有效的就是肠镜,没有家族史和肠病史的人从50岁开始应当每5年做一次肠镜并保持每年进行大便隐血的检查检查,而对于有肠病史或者家族史的人每3~5年就要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以预防肠癌发生。
憋着不哺乳乳腺癌风险大
很多妈妈因种种原因不愿意母乳喂养,长期憋乳造成乳汁淤积,容易发生乳腺炎,甚至增加乳腺癌风险。
40岁以上高危女性每年要做乳腺检查
健康时报驻重庆市肿瘤医院特约记者 程风敏
相对于其他癌症,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效果尤为突出。重庆市肿瘤医院乳腺疾病治疗中心主任曾晓华介绍,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非浸润性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8%。建议广大女性朋友20岁开始每月进行一次乳房自检,绝经后可选择容易记忆的一天。但要注意的是,这绝不能代替体检、筛查和专业医生的临床检查,仅靠自检发现的乳腺癌往往已到晚期。40岁以下的女性还需要每1~2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彩超体检,特别是母系血亲中有亲属曾经患过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更应每年做一次检查。40岁以上要求每半年做一次彩超,1~2年做一次钼靶检查。
憋着不排尿膀胱负担重
放不下手头工作会让很多人将尿意一忍再忍。长期有憋尿习惯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
膀胱癌喜欢卷土重来
健康时报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特约记者 刘 晨
膀胱癌发病率近些年呈现升高趋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杨勇主任介绍,膀胱癌治疗效果比较好,尤其是早期表浅膀胱癌,只要得到合理规范的治疗,预后良好。
但大约70%的膀胱癌会在一次手术后3年内复发,因此如何预防肿瘤复发是有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一般会采取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或免疫药物(如卡介苗)来预防膀胱癌复发,这一措施能明显降低一次手术后膀胱癌的复发风险。患者如果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就能及时发现极微小肿瘤,使得膀胱癌即使复发也能获得及时的诊断而不至于延误至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