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7月12日> 总第1328期 > 16 > 新闻内容
九成中风可避免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 彭 斌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2日  查看次数:  
 
专家简介
彭斌,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
擅长: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擅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危重疾病。
出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上午(东院区),周二下午(国际医疗部)
 
日前,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神经学》刊文,对20余年来全球疾病负担进行分析,称中风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90.2%由可调节风险因素造成,并且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0年,国际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叫INTERSTROKE。这项关于卒中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确立了十大中风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当时研究者就指出这10个危险因素可解释大约90%的中风风险。
时隔六年,依然是90%的数据,此次研究和INTERSTROKE的“着陆点”却有所不同。INTERSTROKE分析的是中风的原因,此次研究则更进一步,提出了这些原因会带来的危害和社会负担。它把导致中风的因素分为三类:行为因素、代谢因素和环境因素。具体如下:
行为因素:如吸烟、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等。行为因素对中风的贡献是第一位的。
代谢因素:收缩压高(SBP)、高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高,高胆固醇,低肾小球滤过率(GFR)等。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铅暴露等。
这三类因素又各有特点。
最危险
高血压永远是老大
中风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危险因素。但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风,高血压都是第一位的危险因素,是永远的老大。
偏偏中国的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又在快速、大范围的上升,形势很严峻。在我国,血压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患者本人对血压的危险性重视程度不够,同时生活方式注意不够;二是大夫对患者的宣教、要求也就是医学的指导不够。我们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只要能把高血压控制好,就能很好地降低中风危险。
最家常
吃对了动够了,中风就远了
很多人得了病,第一心理是吃药,认为这才是治疗,把防治疾病的“宝”押到医生和药物那里。此次研究恰恰提示:日常行为才是健康尤其是心脑血管健康的基础。研究显示,饮食、运动、吸烟等行为因素对于中风的影响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平时我们吃对了动够了戒烟了,也就能远离中风。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有高钠、高脂的特点,与高血压及卒中的发病率高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国民的饮食,一是要限盐,二是要少油少红肉,多吃清淡低脂食物。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多种维生素。
    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也都更愿意待在电脑、手机前,不愿意外出活动、懒得锻炼,殊不知,这样对心脑血管的伤害非常大,每天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最广范
环境问题,血管买单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从全球范围突出了环境问题与卒中负担及发病的关系。
现在,全世界都在重视环境问题。国外有研究表明,PM2.5可能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有两个方面的机制:一是PM2.5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这是诱发中风的长期机制。另一个是短期的效应——在PM2.5污染很严重的某些时刻,可能会加重身体的炎性反应,加重机体的高凝状态,它会直接诱发中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些重度污染之后,中风的患者会增加。
    中风分很多种,从临床上来看,PM2.5可能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小血管病卒中如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更密切。我们看到的这部分病人会相对多一些。
综上,九成中风是可以避免的,但它需要患者、我们的医生以及政府共同发力,各自在其领域努力,如此,才能对抗中风对生命的威胁,减轻中风对社会的负担!记者根据录音采访整理
 
 
 
 
防中风记住
五个关键词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 丽
6小时  中风一旦发生、脑细胞死亡超过6小时将不能挽回,预防卒中最好的时机是发生中风之前。
两血管  心脑血管不分家。心脏血管狭窄者,往往脑血管也有斑块。
1检查  “脑血管彩超”是筛查血管狭窄和预防中风最经济、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应该列入5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病史的人群,尤其要重视此项检查,可以大大减少卒中的发生率,让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
1注意  颈部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不宜过度降血压。
    这类患者的血压应该维持在正常的高限,如150/90mmHg左右,以保证脑部供血,减少脑梗的发生率。
1原则  有症状的颈内血管若椎动脉狭窄>50%,无症状的颈内血管狭窄>70%就应该进行脑血管支架治疗。年龄一般在80岁以下,但应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做综合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