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我国首部骨质疏松防治主题话剧《爱不迟疑》在北京青年剧场首演。同时,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记协联合发起并指导、辉瑞健康药物部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2016年项目在京启动。健康时报作为首席媒体支持参加了活动。
去看话剧时,总是会约上三两挚友或同学,觉得这是年轻人的主场,却没曾想有机会和满场的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一起看话剧。而且,看到动容之处,还和坐在旁边的阿姨一起抹眼泪、对剧中的情节、心情感同身受。
“艺术源于生活”,这部话剧给我最大的感受便是——真实。大城市里小夫妻的繁重生活压力,不得不向老家的父母救助。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婆媳观念差异、彼此不同的生活习惯总带来的一点点口角。但当老人生病住院后,一家老小齐心协力忙里忙外的样子,或多或少都是我们曾经经历或者即将要去经历的家庭生活。都是小事,但哪点都不能忽略。
当然,对骨质疏松的忽视也是一样。老了就会变矮,老了就会变脆,每个人都会这样,也就不把它当回事了。老人自己不在意,孩子更是容易忽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关爱老人,可不是像剧中的赵成才一样给钱就可以,而是要真正关爱他们的健康。
看话剧的时候,发现身边很多的爷爷奶奶都在抹眼泪,也许他们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所以,不要以忙为借口,有时间记得多关心关心父母,特别是父母的身体,定期带他们去查体,不给病痛可乘之机。
小两口刚有了爱的结晶,
日子本应甜甜蜜蜜,
却被繁重的工作
和嗷嗷待哺的孩子
压得透不过气。
无奈之下,
赵成才将老家的母亲
接来做救兵。
可谁都没想到,
后来……
赵母刚进家们,儿媳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新买的衣服,给婆婆套上。不穿不知道,一穿吓一跳。赵母硬是把个半袖穿成了长袖,儿子儿媳在旁边看傻了眼。赵成才有些疑惑,“衣服怎么大了呀,妈,你是不是矮了?”赵母见到孝顺的儿子儿媳还有可爱的小孙子乐开了花,对赵成才的话完全不以为意:“不大,不大,这衣服正好。再说了,我都是老太婆了,难道还能窜一窜吗?”
突然变矮 可能是骨质疏松
身高的变化不仅标志着人的成长,同样也反映了人的衰老,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的健康状况。北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耀南介绍,如果老年人身高比前一年矮了2厘米,或是比年轻最高时矮了3~5厘米,就要警惕骨质疏松症和椎体压缩性骨折了。“椎体压缩性骨折大多没有疼痛感,可能唯一的表现就是身高降低。”张耀南解释。
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病因是骨质疏松,因骨量低,骨头慢慢被“蛀”空,内部骨结构变得松散。这时,轻微磕碰,甚至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骨折。椎体、髋部、前臂远端是骨折的常见部位。研究显示:髋部骨折后第1年内,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因感染、血栓等各种并发症而死亡,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导致残疾。因此,对于中老年人,一旦发现身高变矮、腰背疼痛、驼背等警惕信号,一定要及时到骨质疏松专科、骨科、老年科、妇科就诊,进行X光和骨密度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不能挽救的伤害。
赵成才的妹妹带男友回家,赵母忙里忙外张罗着晚餐。客厅里聊得正起劲儿,突然听到厨房里一声响,赵母摔了一下后竟然站不起来了。一检查居然是骨折,更让赵成才一家意外的是,医生诊断赵母有非常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有四大征兆
据最新《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国白皮书》介绍,目前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同时,2.1亿低骨量人群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骨质疏松因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所以等到患者出现腰背痛的症状甚至骨折后再诊治,都为时已晚。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风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冯修高提醒,骨质疏松的诊断要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同时测量骨密度。
虽然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但也有迹可循,最明显的就有“四大征兆”。首先是和赵母同样的身高变矮;其次是腰酸背痛,因腰部脊椎骨的骨质流失导致的;第三是驼背,骨质疏松患者胸部脊椎骨骨质大量流失,支撑力越来越弱,时间久了就会开始驼背;骨质疏松患者还易骨折,常发生在脊椎、髋部、手腕等部位。
就像剧中台词所表达的那样,“健康人的骨头是铁棍,老年人的骨头是木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那骨头就是天津大麻花了!”
赵母住院后,身边离不开人,但孩子们没有能力负担护工的费用,只能由赵成才和老婆、妹妹、妹夫四个人轮班护理,才算勉强顾得过来。可是,伤筋动骨一百天,总会因临时有事不得不把老人一个人留在医院里。岂料,又给了意外可乘之机。有次,单独留在医院的赵母去上厕所,又摔了一跤,胳膊也骨折了。
骨折后的老人本就行动不便,又是骨质疏松患者,脆得更像天津大麻花,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二次骨折,所以身边一定不能没有人陪护。
除了防止二次骨折的意外发生,也应尽可能地通过护理帮助老人减轻疼痛、尽早恢复。
首先,骨折、尤其是腿部骨折后需长期卧床,但卧床后又会使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褥疮。对于行动特别不便的老年人,每两小时帮助更换体位一次,夜间亦要每3~4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预防褥疮发生。
其次,老年骨折病人因卧床,大小便需要别人照顾而不敢多喝水,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家人要鼓励病人多喝水,每日应摄入2000毫升以上水分,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心理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骨折后老人因长期卧床而情绪低落,容易抑郁。家人要体贴病人,如果老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反应,能极大地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卧床时间,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