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6月28日> 总第1324期 > 21 > 新闻内容
孩子要独立,妈妈要放手
罗玲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8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暑假又来啦,孩子迎来漫长假期的同时也意味着爸爸妈妈要分出更多时间带娃。本版将邀请《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作者、儿童教育专家罗玲跟大家分享她的带娃经验,拟用3期刊出精选章节,本期刊出第二篇。
 
对于“让孩子做主”的说法,现在很多家长都不陌生,但问题是往往弄巧成拙,最后演变成溺爱。让孩子做主、对孩子放手,前提是我们先要给孩子武装好种种能力,让他有足够自主独立的资本。
给孩子知情权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给他知情权,对可能影响到孩子生活的事做适当的解释,让他清楚周围在发生什么。因为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是他迈向独立自主的第一步。
我女儿从小到大几乎没怎么去过医院,对医院比较恐惧。在她三岁半的时候,突然说耳朵里一晃悠就响。因为刚刚有点流鼻涕,我多少有些担心,就建议去医院看看。医生一看,说需要洗耳朵。我向护士详细问了怎样洗,疼不疼,护士说只是水进去有些凉,不疼,女儿在旁边也听到了,很配合。当护士用水给她泡耳朵时,她还和我们开玩笑数数玩。我听到里面的孩子大声哭闹,有些担心,又问护士疼不疼。后来进去洗的整个过程中,女儿始终都非常配合。
其他孩子有的两岁多,有的三岁多,每个孩子都在哭闹。我想小孩的害怕多来自对未知事情的恐惧,如果家长耐心地、如实地给孩子解释清楚将要发生什么,孩子减少了对事情未知性的担心,恐惧就会少很多。同时他对家长的信任也增加了,以后更能接受家长的建议。
除了上医院,上幼儿园也一样,孩子事先对情况了解得越多,他就越能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是自主性的开端。当然对于较小的孩子,具体解释到什么程度,要根据他的理解能力决定。小孩一岁半、两岁以后,对于周围的变化不仅敏感,渴望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能理解大人的大部分解释。比如对家里人住院、换保姆、搬家、去新地方、爸爸出差等等的变化,家长都应适当解释,给孩子知情权。并且,大人解释的话要和讲故事开玩笑的话不同,要用语气给区分开,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在认真地说一个重要事情。
给孩子选择权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由无数个选择组成的,教给孩子选择的技巧就是教给他生活的技巧。选择的本领是要通过真的做选择才能学会的。
让孩子做主去选择,是培养孩子掌控感和力量感的好办法。而且孩子自己选择的事情,他都会更珍惜,做起来也更认真。很多有关女儿个人的事情,我的确要尊重她的想法,她有权决定自己的衣食住行的大部分内容。我也真的信任她的选择。
最近她头发长了,我原本想给她别个发卡。我先问她自己想怎样,她想了想,说:“剪短吧。”她自己会总是担心发卡掉下来。我一想,也挺有道理。冬天戴帽子,真的不方便,等春天再说吧。如今,女儿重要的衣服鞋帽都自己挑选,我越来越少给意见。偶尔在做晚餐前,我还会让她在两种菜之间选择。
穿衣服就更是如此。自从她会穿了,如果大人帮一下,她都要脱下来重新穿一遍。记得她两岁多刚会穿裤子,每天早晨要是想让她不磨蹭,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我和她比赛穿裤子。有时我会故意离开房间,扒着门缝说:“你好好穿,等我数十个数,我再回来一看,就发现你都穿好了。”这些办法通常都很灵,因为她从中享受到了独自做事的乐趣。
另外,让孩子选择也是我变相给女儿下达命令的一个方式。比如,如果我和女儿说咱们做这个事好不好,除非是建议吃冰激凌,否则,通常她都会回答“不好”。于是我常把命令改成这样:“你是在自己的小桌吃还是上大桌吃?”只要时机合适,她就会糊里糊涂地上钩了,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给孩子适当所有权
心理学上认为,当我们有了自我意识后,就会对东西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当然孩子也一样。但在大多数的家长看来,这种占有欲既过分又不合理,更害怕稍加顺从就惯坏了他。其实对于两岁多的幼儿,许多看似不合理的占有欲是应该满足的,因为这会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再加强界限的教育,把占有欲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就是让孩子清楚哪些是他的个人物品和个人空间,并且在挪用物品或做一些改变时要和孩子打招呼,征求孩子的意见。我们大人给出足够的尊重了,孩子才会生出相应的责任感。等孩子再大一些,还要让他慢慢明白隐私的概念。我女儿两岁多就知道了隐私和秘密的概念。她似乎很喜欢这些词,仿佛它们有着某种魔力,能让她生出无尽的遐想。她有时会笑着请我把她自己关在屋里不要打扰她,她要自己玩一会儿。
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同样去尊重他人的物品和私人空间的观念,培养孩子的界限感。比如,在是否要二胎的问题上,我们就不必征求孩子的同意,但需要跟孩子耐心解释清楚。
如果过多问孩子,会把孩子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让他以为自己有权决定此事。实情显然不是这样,孩子无法决定父母的事,他只能决定自己怎样去适应。把孩子放在不应有的位置、给他不相称的责任或者权利,对他来说是负担。我们要让孩子轻松做孩子。
 
育儿
亦是修己
 
@小禾仰脸笑  罗老师精彩的育儿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奇妙的世界,耐心宽容,却不滥施同理心而忽略引导约束。这样能让孩子更加积极乐观、自律有上进心,还能正确面对成功与挫折。而在教养孩子的同时,家长也通过不断学习和自省,得到了宛如涅槃的成长,让我和孩子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胡爸爸锈迹育儿没有触及成人个人成长层面的育儿理论只是“术”,只有伴随成人个人成长的育儿理论和实践才是“道”。罗玲老师的育儿之“道”,也教育成人把挑剔孩子的目光收一收,把自己和孩子“爱的油罐”加满;修己与育儿相伴相随,道法自然如来,什么都会了。
@Fcandy  罗老师既有国外的生活经历,又对国学有很深的研究,同时对国外的心灵科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很熟识。最重要的是她也和我们一样是在一线带孩子的人!所以老师的育儿知识把国内外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转化为具体的事例。文章读起来幽默风趣,实践起来立竿见影,可执行性强!
@快乐糖果  罗姐,太感谢啦!我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后,提醒自己要用正面语言和孩子沟通,效果真的很好啊!女儿做作业也主动了,动作也快了不少,还帮忙干家务。她也自言自语:妈妈今天怎么这么文雅呀?我怎么这么乖啦?太谢谢您给予的指导和精神力量了!
本版内容均摘自《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罗玲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