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6月21日> 总第1322期 > 16 > 新闻内容
消化内镜是早癌侦察兵
  健康时报记者 胡丹萍 健康时报驻解放军总医院特约记者 罗国金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1日  查看次数:  
  相关阅读:近日,“得佑杯”·早癌规范化诊断病例大赛在北京启动,本次比赛通过线下线上联动,采取赛前规范诊疗集训、病例征集、病例演讲和视频演示等形式,吸引全国各地消化内镜医生参与其中,为医生搭建技术交流平台。
健康时报记者  胡丹萍  健康时报驻解放军总医院特约记者  罗国金
受访专家:令狐恩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率先在国内开展内镜下胰胆管腔内超声、GERD内镜下缝合术等项目,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急诊及择期镜下治疗,胰胆管疾病的内镜下治疗等方面造诣较深;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消化道肿瘤包括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的早期发现中,消化内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果早期发现肿瘤,多数情况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有很大的治愈希望。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个家庭。这是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令狐恩强一直强调的观点。如果在中晚期治疗,不但会消耗大量医疗资源,而且患者生存时间也不长。令狐恩强认为,大多数人是因病就医,有了症状才到医院去看病,这是一种老思维,“消化道肿瘤早期很少有症状,等到有症状再去检查的时候就已是中晚期了。所以,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是关键。早期癌症可以在内镜下把癌变的部分剥离,这样就大幅度提高了消化道癌的治愈率。”
令狐恩强介绍,所谓高危人群是针对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高危地区的人,一般是和生活习性相关的,比如食管癌在华北地区呈高发趋势,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吃得比较烫、常吃腌制泡菜等。二是家族性的消化道疾病,比如家族中的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亲有一方患有消化道癌,后代就属于高危人群,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还需要注意的是慢性疾病背景的人群,比如有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结肠里有息肉,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40~45岁之间的高危人群,令狐教授建议每年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可改为两年一次。
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中,基层医生的技术是关键。令狐教授介绍,我国目前有两万六千名左右的消化内镜医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降低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漏诊率,这也是此次大赛的意义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