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凌晨1点,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先生一生留下作品无数,其96岁高龄创作的《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去向。
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本版摘发杨绛先生《走到人生边上》、《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部分章节以示纪念。

走到人生边上
2005年1月6日,我由医院出院,回三里河寓所。我是从医院前门出来的。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就是“回家”了。
躺在医院病床上。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一回家,我立即动笔开了一个头 。从此好像着了魔,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 。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我这想通了,那又堵死了。
年纪不饶人,我又老又病又忙。我应是最清闲的人,既不管家事,又没人需我照顾。可是老人小辈多,过年过节,总来看望我。我虽闭门谢客,亲近的戚友和许许多多小辈们,随时可以冲进门来。
至于病,常会有失眠、高血压、右手腱鞘炎不能写字等。不能写字可以用脑筋,可血压高,失眠加剧,头晕地,就不能用脑筋,也不敢用脑筋。怕中风,再加外来的干扰都得对付。还得劳心。
2005年我出医院后擅自加重降压的药,效果不佳,经良医为我调整。渐渐平稳 。但是我如果这天精神好,想动笔写文章,亲友忽来问好,这半天就荒废了,睡不足,勉强工作,往往写半个字,另一半就忘了,查字典吧,我普通话口音不准,往往查不到,还得动脑筋拐着弯儿找。字越写越坏。老人的字爱结成一团,字不成字,我也快有打结子的倾向了。
思路不通得换一条路再想。我如能睡个好觉,头脑清楚,我就呆呆地坐着转念头。吃也忘了,睡也忘了,一坐就是半天,往往能想通一些问题。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
修身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人有优良的品质,也有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火里烧,水里淬,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看到的实情。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孔子从来不用教条。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的最根本的: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查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例如在梦中,在醉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一个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修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好的教育能启发人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动的,孩子在父母身边最开心,一般总是父母的主张“这孩子该上学了”。孩子第一天欣欣喜喜地“上学了!”但是上学回来,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由淘气转向好学的。爸爸说话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报》评论一篇接一篇。我请教秘诀,爸爸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操劳一家小衣食住用,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读得津津有味。我学他们找父亲藏书来读,果然有趣,从此好(hào)读书,读好书入迷。
我在启明还是小孩,虽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爱心感染,小小年纪便懂得“爱自己,也要爱别人”,就像一首颂歌中唱的“我要爱人,莫负人家信任深;我要爱人,因为有人关心。”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义。他任京师高等检察厅厅长坚持审理交通部总长许世英受贿案,宁可被北洋政府罢官。我们对女儿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锺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书读,居然渐渐入道。她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跑来问爸爸,锺书不告诉,让她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摘编自《走到人生边上》、《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杨绛著,商务印刷馆出版
相关阅读:杨绛先生的健康感悟
健康会像影子一样处处跟着你
杨绛对健康很重视,报纸上有关健康的版面、电视上的医疗卫生节目,她都读过、看过一些。当谈到食盐过多有何害处、人为何要适度运动、一天要喝多少水等健康问题时,她都能如数家珍地回答出来。老人说:“健康是人生基石,事业好比在基石上筑起来的大厦。人的一生,健康会像影子一样处处跟随着你。你重视它,它会给你带来快乐与幸福。你忽视它,它也会给你带来疾病与痛苦。”
每天都多走路、做“八段锦”
杨老深知运动的重要性,但运动量必须适合自己各个年龄段,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以“适合”为宜。她习惯早上散步,过去外出每天坚持走7千步,呼吸新鲜空气;后由于年龄的原因,她主要在家锻炼,在屋内能走上三四千步。她还坚持做“八段锦”。她说:“八段锦是能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能活络经脉、打通气血,具有抗病、强身、延年的作用,常练习获益多多。”
血脂低,喝棒骨汤煮木耳
“有一张健康报上说:人类死亡有一半是不当饮食所致。因此合理饮食十分重要。”杨老平时注意饮食平衡,荤素搭配,少油、少盐、少糖,每餐不过饱。一度她血脂偏低,于是买大棒骨敲碎煮汤,用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90岁以后的她还能弯腰两手着地,这在许多高龄老人中是难以做到的。
豆浆也是杨老经常吃的东西,“我自己做豆浆,我还可以把花生搁在里头,核桃的也可以……”
我老呆在家中,就是宅女了
杨老爱书,文字功底深厚。一次,商务印书馆几位编辑前往她家,将第六版《现代汉语辞典》赠送给她,请她指教。杨老翻指着辞典中“宅男宅女”条目说:“我老呆在家,就是‘宅女’了,你们说对吧?”一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一位编辑回去说,百岁老人还如此风趣幽默,确实少见。老人有如此好的心态,难怪高寿!综合自新民网 祝天泽/文、太原新闻网 古滕客/文、健康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