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药原因扑朔迷离
优甲乐的紧缺,给患者带来的是各种担忧和猜测。而溯其原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2016年1月11日,默克在给中国患者的邮件中表示:“由于中国患者使用量逐年增加,为该药品的进口物流带来了压力。近期在中国一些城市出现供应紧张情况,主要是由于进口药品经销商的特殊性,货物经由工厂到达终端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同时默克表示“会逐步增加德国工厂产能,加快货物运输流程”。
从这份官方回应中看,默克把优甲乐缺货问题主要归结为需求量迅速增加和进口药品的运输问题。然而,自这份回应至今4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优甲乐在一些地方的医院和药店仍然稀缺。
近日,医药网一篇文章分析指出:“对于销售近20年的产品来说,把断货的原因归结于对患者人群上升的判断失误,以及产品进口流程繁复的话,显然并不能让人信服。”
对此,一位不愿署名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也表示:虽然近年优甲乐的需求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多,但也不至于出现暴增的情况。优甲乐是化学药,不是生物制剂,生产上应该也是比较稳定的。
然而,记者曾致电默克公司4008108186热线,得到的又是另一种说法,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默克公司在优甲乐的供应上是没有问题的,药店都是从经销商那拿货,至于为什么现在不给药店了,我们也不清楚。”
据了解,上海医药集团子公司北京科园信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为优甲乐在中国的一级代理商,优甲乐进口中国后,由一级代理商分销给各地代理商,再进入医院和药店。
北京市丰台区一位社区医生告诉记者:“之前我们社区医院的优甲乐也断货了,主动跟该公司联系后,才拿到很少量的一批货,感觉供货商有意收紧优甲乐供货量。”而对于许多临床医生来说,也感受到“医院的优甲乐比以前紧张了”,但至于为何紧张,医生也不清楚。
随后,记者分别以消费者身份向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与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询问,两个监管部门均表示:“没有关注到优甲乐短缺的现象。”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称,工信部是管药品生产环节,而且主要是国产药品。因为优甲乐并没有停产,所以也不清楚。
更为蹊跷的是,有媒体注意到,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曾挂出一则通知,表示了解到优甲乐在国内缺货的情况,正在积极推进进口药的入关审批进程。但没多久这则通知就在该官网上被撤下。
优甲乐为什么缺货,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供药需政策护航
对于优甲乐紧缺问题,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经验,药品短缺的原因无外乎价格、渠道、原料和医保几个问题。在价格方面,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缺药断药情况通常有两种,一是价格太低企业不生产了,二是企业囤货准备涨价。但自从国家放开药品限价之后,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则更低。然而优甲乐究竟属于哪一种,可能只有企业自己最清楚。
不过,近年一些药品缺货、断供的情况其实常常发生。除了个别价格高昂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受进口等因素影响外,一些廉价常用药、甚至是没有替代品的“救命药”经常缺货、断供。
据健康时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
2009年3月开始,用于治疗心衰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的供货就开始不正常。2012年2月,这种药在广州、深圳等地出现短缺,个别医院出现断货。
2011年7月起,用于急救凝血障碍和心脏手术的“鱼精蛋白”,由于生产厂家停产又没有替代品可用,曾导致全国医院断供。
2013年5月,治疗甲亢廉价药物的“他巴唑”,出现全国断货的现象。
2014年2月,早产儿补钙专用的维生素D,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缺货、甚至断供。
2014年5月,手足口病高发期,国家卫计委推荐的用于手足口重症急救的药物丙种球蛋白在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地的医院,连续数月供应不足甚至断供。
2015年7月,一种叫做“放线菌素D”的肿瘤化疗药物全国断供,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廉价药消失接连发生,河南省人民医院一位药剂师认为,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这些低价药利润低,医院和医生没有使用低价药的动力。同时本身这些低价药价格低廉,如果加上销量不够稳定,药厂也会失去生产的动力。另外,以盈利为目的药店,也不愿意向患者推荐低价药,相比高价药来说,虽然药效差不多,但低价药显然“没有赚头”。但作为少数甚至唯一的“救命药”,如果因为价格原因断货,将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据了解,优甲乐的替代品、同为左甲状腺素钠成分的药品,目前国内仅有一款药品仍在坚持生产,即为深圳市中联制药的“加衡”,其他同种药物均已停产。而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大部分医院和药店几乎很难买到加衡。后与该企业询问得知,因为招标及市场竞争等诸多限制,加衡的市场占有量很少,许多医院也没有招标进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纪立农表示,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化学药,长期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很好,其实国家应该鼓励更多国产企业生产,况且这是许多患者每日且必须长期服用的药,如果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药厂生产,一旦缺药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利益。
从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这一政策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廉价药的生产动力,但也使得一些廉价药出现价格暴涨的现象。
2016年5月10日,卫计委发布公告,对包括鱼精蛋白、注射用放线菌素D在内的9个药品纳入了2016年临床必需、用量小、市场供应短缺药品的定点生产试点工作,并公开招标生产企业。
河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邵凤民教授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更具体的相关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保障救命药的生产和供应。比如,建立国家救命药物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某种救命药有断货苗头,及时启动紧急生产等应急措施,避免药物短缺甚至断供后才来补救。另外,尽快建立救命药目录,生产救命药的厂家如果要改变生产流程、工艺等导致药物暂时性短缺,需要保证原有药物供应,逐步替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