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和家属是最缺钱的,但是却最舍得花钱。若是你对癌症病人说花钱能买命,不说病人本身,病人家属就会立马卖血剜肉割肾换了钱捧给你。病急乱投医是古语,是病急之后很难绕开的传统骗局故事。”
这是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生命尽头的泣血悔悟。当时饱受乳腺癌全身转移和化疗效果不明显双重折磨的于娟相信了外表慈眉善目的“神医”,选择离开上海大医院来到深山,用了“神医”秘不外传的偏方。
而最初将于娟引入歧途的,是声称自己已经治愈的“癌症病友”。翻开种种偏方骗局,“有效”、“减少痛苦”、“癌友们的推荐”几成鼓吹共性。
真正的偏方,首先应是“验方”:一个方子能有被记录的价值,是因为它曾经在特定时期被认为治愈过某人某病。而“偏”则说明该方思路为大多数医家不用,或散落于世或少见于经典中医典籍。而如果只是这样的偏方,除了一个类似诱饵的传奇故事,就只有一句“救人无数”的虚妄保证。它们的不良反应在夸大虚假宣传中逐渐被掩盖。
更想提醒大家的是,偏方尽量别自行使用。没有经过临床试验的偏方,就等于贴自己的钱,牺牲自己的健康来做临床试验,而且对医学毫无贡献。
——摘自2013年06月06日报纸3转24版文章《说说那些治癌的偏方》,扫描二维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