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5月20日> 总第1314期 > 17 > 新闻内容
胆囊癌被忽视了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主任 姜小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0日  查看次数:  
   作者介绍:姜小清,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一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胆道肿瘤专病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创始人,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

  擅长: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肝内胆管癌、壶腹周围癌、肝癌伴胆管癌栓等胆道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平均实施肝胆系统手术约700~800例/年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胆囊癌到底有多可怕?我认为其恶性程度甚至超过了胰腺癌和肝癌,胆囊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基本一致。

  在我临床生涯中,诊断过数千例胆囊癌。血的教训历历在目:有人不听劝,胆囊病变数年后转化为胆囊癌;有的在会诊中诊断为晚期胆囊癌,3个月就走了。

  一经发现几乎已丧失根治机会

  这类肿瘤的发展极快,临床上除了切除胆囊后意外发现胆囊癌,早期很难发现;等到发现,基本就是中晚期。中晚期胆囊癌患者很少有能存活超过5年的。

  胆囊癌非常容易侵犯到肝脏、门脉或肝动脉,以及转移到周围的淋巴结,胆囊癌的手术难度很大,风险高,我们还发现胆囊癌非常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总之,中晚期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很低。

  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胆囊癌进展迅速,容易侵犯周围脏器、血管及远处转移,大部分一经发现就已丧失接受根治术的机会,预后很差。

  胆囊癌对放化疗不敏感

  胆囊癌对化疗不敏感,目前也没有公认的化疗方案,最常用的是以5-FU为基础或者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但缓解率不高,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胆囊癌的放疗效果不明确,虽然现在放疗方法很多,但对于没有接受根治术的晚期胆囊癌患者,放疗不能延长他们生存时间。

  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的精准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不断出现,但在胆囊癌的治疗应用中,目前还没有好的疗效案例出现,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胆囊癌的治疗上有所突破。

  我认为现阶段胆囊癌是不能治愈的,只能以预防为主,这里的预防是指一旦发现胆囊病变,在它还没有转变成癌症的时候就去治疗,及手术切除。

  胆囊结石和腺瘤息肉是预防金钥匙

  我仔细询问过胆囊癌病人的病史,他们绝大部分都有共同点,都有胆囊结石、腺瘤息肉病史,一直保守治疗直至发病。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胆囊癌合并结石的比例在80%~100%,胆囊结石的患者中有1.5%~6.3%发生胆囊癌。大约每100个胆囊结石患者中,会有1个发展成为胆囊癌。

  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胆囊结石越大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越高,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胆囊癌的危险性增大10.1倍,胆囊结石大于1厘米患胆囊癌的几率是没有胆囊结石者的29.9倍。

  胆囊息肉也会癌变的。教科书上说,胆囊息肉只要不超过1厘米,就不需要开刀,但是有研究表明,息肉的癌变与其直径大小无关,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仍有可能为恶性。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预防胆囊结石的形成。眼下,国人胆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是生活条件的改善,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的大量摄入。当然还有居住环境、体重指数、脂肪肝病史、糖尿病史、胆囊疾病家族史、性别等因素也与胆囊结石有关。

  关注自己的家族遗传史

  目前有研究发现胆囊癌易感基因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罹患胆囊癌,家系中其他患有胆囊良性疾病的,应当高度重视,及早予以手术切除。

  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对于人体没有大碍。但如果因为胆囊良性疾病,譬如胆囊结石、腺瘤等,没有及时治疗而发展成为胆囊癌,失去生命,那真是太冤枉了。

  我认为胆囊病变的患者如果能坚持定期复查,是可以等到一定阶段再去手术切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建议还是早开早了事。

  摘编自海上柳叶刀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