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威。
文章曾获原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一等奖。
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日记的两位主人,由医患关系变成了恋人关系,直至结婚成家。
美满的结局让人感觉很暖心,祝福温医生和爱人一直一直幸福下去!
11月9日
医生日记
周一早上真不是一般的忙!直到十二点半,终于喝到了早餐后的第一口水,这时今天第12个找病床的电话应声而至,收了一位急诊来的心衰男,安排在31床。
从下午2点见到此病人到7点离开病房,我几乎没离开他的31号床旁。合并肾衰的顽固心衰需要血滤,跟家属谈话签字时,无论我怎么解释,病人的女儿都说:“大夫能不能等我弟弟从美国赶回来。”
我有时会想,个别所谓“精英”自己在国外过高端生活,把年迈父母留给我们照料,就不担心吗?
11月11日
病患之子日记
将近24小时的奔波,一路上预想了很多种情景,但真的踏进医院,站在父亲床前,我还是不可抑制地泪流满面。他戴着面罩,身上插着很多管子,身边各种仪器在闪烁。他眼睛紧闭,呼吸粗重,我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昏迷。
不管大夫怎么解释,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父亲好转得很慢。父亲一向很健康,走路健步如飞,尽管有些高血压和糖尿病,但怎么会一夕之间搞成这步田地?
我跟一位温医生说多花些钱不要紧,必要时对医生表示一下感谢也是应该的,只要他们能把父亲治好。她回答我的却是不冷不热的两句“钱不是万能的,该做的我们一直都在努力”。难道我说错了?那副几乎是鄙夷的神情,让我心情很不好。
11月14日
医生日记
平心而论,我们能把31床维持到现在这个状态已经是奇迹了,但很显然,他的儿子并不这么认为。
媒体总评价医患矛盾是源于沟通不畅,我自认口才不错、态度更佳,但也需要家属有点起码的医学常识。总说我爸原来没什么大病,那是因为您忙着挣钱从没带老人体检过吧?整天抱怨病情不见起色,你见过老人真正濒危的状态是什么样吗?连肾科会诊大夫都说这几天能挺过来,这病人有戏了。
11月17日
病患之子日记
今天,收到公司催我回去的第三封邮件,还是老板亲自发的。独自在外闯荡了十年,第一次感觉无助,也第一次发现事业、工作、职位与亲情和家庭相比多么微不足道!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爸都要不行了,还跟我谈什么项目、谈什么扣薪水!
11月20日
病患之子日
这十天来,我想我都快要融入这个医院的生活了。
那个温医生这几天来得少了一些。也许是父亲比较让她“省心”了,也可能是因为她太忙。从安排住院到抢救病人,病房里似乎所有重要事务都要她来决定;午休时她要给较低级别医生讲课,值夜班之后也从没见她休息。我似乎体会到了“忙碌中的女人最美”的含义。、
11月25日医生日记
自打31床转去肾科做透析,病房平静了许多。但今天某海归男又来了一趟,说他爸目前比较稳定,自己打算先回美国,过一个月圣诞假期再回来。他说温医生多亏您救治及时,才能恢复这么快。我微笑说哪里哪里,心想当时不知是谁天天嫌我们治得慢。也许我对他有些误会,这几年见过的同龄人里他算孝顺了。
12月11日医生日记 今天,正在跟同事讨论病例,竟然看到了那位号称圣诞假期才出现的海归,表情严峻。“你怎么现在回来了?”“家里出事了,是我妈,脑出血,两天就没了。”“怎么会呢?”我想起那位虽然瘦弱,但坚持每天做好三餐亲自给老伴送来的老太太。他接着说,“我还没去肾科见我爸,先来找你,是想问你……”“能不能告诉他这事?”“他一直在问,好像要猜到了。”我说:“那就现在说吧,趁他还在住院,万一病情加重,抢救治疗都很方便。需要的话,我陪你一起去。”
12月12日
病患之子日记
我想这一个月的经历,就是要让我成熟的。父亲是那么坚强,也许是他早有预感。我从未对家人以外的人那样信任与依赖,从那天深夜姐姐打来电话,脑海中就只有一个念头,去问问小温,她一定能有办法,一定能给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