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12日> 总第1304期 > 24 > 新闻内容
泸州老窖陷勾兑风波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查看次数:  
 
    近日,一纸法院判决让泸州老窖深陷舆论漩涡中。
    泸州老窖集团旗下的二曲酒,为液态法白酒,即用基酒或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而配料表中却仍标注高粱、小麦等粮食成分,被消费者告上法庭。
事实上,披着纯粮酿造外衣,实际为食用酒精勾兑的情况在白酒行业并不鲜见,健康时报曾在2014年1月27日刊发文章《有多少白酒在装“纯”》,揭示白酒行业标签乱象。
泸州老窖被判败诉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日前宣判泸州老窖败诉,责令其对消费者进行“退一赔三”的赔偿。
此次问题产品为泸州老窖旗下的二曲酒,之前其产品配料表中标注“水、高粱、小麦、大米、玉米、食用酒精、食用香料”,见此配料表,消费者自然会认为这是一款粮食酿造的白酒。
然而,在配料表下方,产品标准号却标注“GB/T20821”,这是“液态法白酒”的标准,根据我国饮料酒分类,液态法白酒是用基酒或食用酒精勾兑调制而成,并非酿造。
2013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使用食用酒精勾调的白酒(液态法白酒),其配料表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和食品添加剂,不得标注原料为高粱、小麦等。泸州老窖此举显然违背规定要求。
据了解,泸州老窖二曲酒目前已经更改配料表为水、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产品标准号后注明“液态法”。不过,健康时报记者走访北京一些超市发现,这款二曲酒几乎不见踪影。而货架上有的泸州老窖二曲酒(蓝瓶装)虽已在产品标准号后注明“液态法”,但配料表仍未更改。
食用酒精勾兑比酿造成本低
“泸州老窖用食用酒精勾兑本身没有问题,其错在不如实标出,损害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在欺骗。”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
我国饮料酒按照生产工艺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固态法以粮谷为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而液态法直接用基酒或食用酒精勾兑。固液法把固态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勾兑,其中固态法白酒不得低于30%。
《国家名酒评论》杂志社社长孙延元表示,从酒质上来说,不管是食用酒精勾兑还是纯粮酿制造,在健康和安全上毫无差别。但相比而言,纯粮酿造酒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会高一些。
有资料显示,纯粮酿造白酒发酵周期至少在90~100天以上,一些优质酒更是需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白酒,生产成本和周期都要低得多。朱丹蓬估计,用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成本为纯粮酿造的一半以下。
用而不标或是行业潜规则
记者在超市调查发现,货架上的上百种白酒产品,标签中出现“食用酒精”字样的只有寥寥三款,标注方法还不一致。
除泸州老窖二曲酒(蓝瓶装)外,330ml的牛栏山白酒原料为“水、高粱、液态法白酒、食用香料”,产品标准号后注明了“固液法白酒”字样。500ml红星白酒的原料中出现了食用酒精,但产品标准号中并没有注明“固液法”。除此之外,绝大部分白酒的配料表中均不见“食用酒精”,还有的在包装上特别强调“陈酿”字样。
然而,有大量资料显示,我国白酒市场中,有近七成产品使用了食用酒精勾兑。这一数字与市场现实情况形成矛盾。
为了证实这一说法,记者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他表示,“并没有这个统计数据,至于液态法是否普遍,也没有具体调查过。”
而朱丹蓬认为,虽无统计数据,但用食用酒精勾兑早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照不宣,用而不标。许多大型酒企都是各地的利税大户,再加上法不责众,没有人去深究这件事情。他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一瓶零售价低于100元的白酒,通常成本价在20元以下,100%是用食用酒精勾兑过的。”
白酒企业应明示消费者
除了安全和成本外,酒的口感,实际是饮酒者最看重的一点。但普通人很难区分食用酒精勾兑和纯粮酿造的差异。
有观点认为,粮食酿造酒的过程中,会产生酯、酸、醛、醇等物质,物质含量虽少,却是组成白酒香味的主要成分。而用食用酒精勾兑,需要使用香料和食品添加剂来调香,口感不如纯酿的醇厚持久。
不过,孙延元表示,就算是纯粮酿造的酒,也需要经过勾调工艺师来勾兑出最佳口感,一款酒之是否能成为经典,取决于调酒大师的技艺。食用酒精勾兑和纯粮酿造的酒在口感上的差异,经过勾调工艺师的勾调后,除非非常专业人士,一般人很难辨别。
对于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好与不好,每个人看法可能会不同。但标与不标的问题,却一直是争议焦点。
实际上,泸州老窖不是第一个被质疑的对象,从上世纪90年代覆没的“标王秦池”,到之后的郎酒、洋河和古井贡酒都被质疑过食用酒精勾兑问题。
孙延元认为,新型白酒生产工艺一直是国家允许并鼓励的,勾兑的概念需要正确认识。但多年来,总有企业藏着掖着,说到底是怕影响销量,因为消费者长期对酒精勾兑持有负面印象,认为勾兑酒容易出现问题,甚至把勾兑与假酒联系在一起,“其实,与其瞒而不说,不如明确标示,让消费者自己做选择。国家有关部门在白酒标签的监管上也应加大力度,让市场真正变得透明,反而就不会乱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