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12日> 总第1304期 > 23 > 新闻内容
东营天东GMP证书遭吊销 肝素钠再现出口危机?
健康时报记者 彭 艳 胡丹萍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查看次数:  

 
日前,欧盟GMP数据库显示,我国药企东营天东生产的原料药肝素钠、依诺肝素钠未通过法国GMP检查,被吊销现有GMP证书。
东营天东法国GMP证书被取消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同时存在于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是动物体内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现在主要从猪小肠黏膜提取。
“从猪小肠中萃取出的肝素原料药,把普通肝素里的杂质去除以及分子量的重新调整后便可做成入药的肝素制剂。”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治医师翟光耀介绍,肝素作为常用的抗凝药,在临床上常被用于心肌梗死、血液透析等。
    欧盟GMP数据库显示,法国药监局在去年12月9日对东营天东的原料药肝素钠、依诺肝素钠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共发现了10个缺陷。据了解,此次检查发现的缺陷包括:伪造从批准的供应商处接收的反刍动物类DNA、肝素粗品可追溯性差等。作为对公司的处罚,法国药监局采取吊销现有欧盟GMP证书、禁止销售等措施。
记者联系到东营天东办公室,一位刘姓工作人员透露,公司正在积极地准备复审,具体事宜由公司质量保障部操作。但记者多次拨打该部门电话,未有人接听。随后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法国GMP未能通过是因为可追溯性的资料出了问题。
“欧盟是一整个体系,并不单是法国的问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介绍,欧盟范围内的国家发现产品问题后会将数据传到欧盟平台上,随后产品将会接受整个欧盟体系的监管。
曾有问题肝素致百余人死亡
对肝素产业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2008年出现的“百特事件”,曾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我国出口肝素市场的重新洗牌。
公开报道显示,从2007年底至2008年2月,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突然出现一百多例患者使用肝素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美国FDA经由召回的市售肝素制品中调查分析发现,问题肝素主要来自于美国百特(Baxter)公司,其肝素原料来自中国。
2008年3月,美国FDA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的肝素活性物中的“污染物”为多硫软骨素。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在肝素原料上掺假售假,导致了患者死亡。
2012年2月,美国FDA宣布,共有22家中国肝素生产列入“进口提防”名单中。这些肝素生产企业的产品在美国边界口岸会受到截留。
但此次东营天东GMP证书被吊销与“百特事件”并不能相提并论。徐梅(化名)为国内某高校药学院的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肝素研究。“08年的肝素钠污染事件是一个造假事件,但此次东营天东在法国官方审计中失利,主要是文件系统和GMP管理上不够完善,不属于造假的问题。”她介绍,其主要原因在于肝素粗品原料的管理和记录存在缺陷。在进行相应的整改完成后,可申请复审。
要做好肝素全产业链的可追溯并不容易。徐梅透露,一般近二千根猪小肠才能提取一公斤粗品肝素,如果要达到工业量级的生产,所需猪的数量并不是小数字。
  “国际上要求肝素全程可追溯,也就是追溯到每头猪。但如果不自行从猪肠粘膜开始生产,完全可追溯是颇有难度的。”徐梅表示,这并不是在技术上做不到,而是整个管理有难度。
患者将越来越多使用国产肝素
长期以来,我国是全球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大国,并不是制剂生产大国,处在产业链的底端。但随着国际肝素生产格局的变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用上国产低分子肝素。据了解,我国生猪产量大,是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出口国,国外则在我国原料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解,做成低分子肝素制剂,然后返销回国内。
此次东营天东法国GMP审计失利客观上在近期会有利于天东的竞争对手。徐梅分析,我国当前出口排名前五的肝素企业都具备许多国际GMP认证的资质,此事并不会对我国整个肝素钠的出口造成长久影响。
我国的普通肝素市场一直较为稳定。“临床上用的普通肝素多为国产,价格也很便宜,几毛钱一支。”翟光耀介绍,但低分子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抗血栓作用强,半衰期长等特点。随着萃取技术的进步,低分子肝素在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低分子肝素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厂家的重要发力点。据了解,以前原研的低分子肝素产品全部为国外厂商,有专利保护。国外原研低分子肝素制剂市场占有率一直较高,可达80%以上。徐梅介绍,目前,主要的低分子肝素产品专利都已到期,可以合法进行仿制。不少国内企业已经获得批准文号生产低分子肝素,其产量、质量已有大幅提高。“因为我国已经对国内低分子肝素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升,与国际标准已经并轨,而且现在国内推行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国内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质量将不断提高。”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老百姓会用到国产低分子肝素用于血栓病的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