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12日> 总第1304期 > 19 > 新闻内容
这些顽疾试试中医调理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2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4月5日~8日,来自大全中医养生研究院的健康理疗师走进健康时报社,开展了为期4天的中医义诊活动,记者们现场体验了刮痧、拔罐、针灸等中医理疗。 
义诊专家:王晓红,大全中医养生研究院理疗师晨僵艾灸不便
就贴块膏药
生完宝宝一年多了,我的腰也疼了快一年了。
奇怪的是,这种痛感只在凌晨四五点出现,以至于我想从床上坐起来都要先慢慢侧好身再用手使劲支撑着床才行。但起床之后,痛感马上消失。
我猜想过很多种可能,比如我生宝宝前睡的是软床,软绵绵的床垫能足够给我的腰部以支撑,而生宝宝后换了硬床,腰部相对来说呈腾空状。于是我在床上铺了两层褥子,舒适感提升了,但痛感并未减少。
我又猜想,每夜平均起身喂宝宝三次奶,每次要保持坐姿30分钟左右,到凌晨时它也不堪重负,于是我又找了个硬点的靠垫,喂夜奶时倚靠到墙上,痛感仍然没能改善。
当我把上述遭遇说给大全中医养生研究院健康理疗师王晓红听,她说,“你这是晨僵”。
一般来讲,“晨僵”是类风湿病人特有的症状,比如清晨醒来后,感到受累关节及其附近肌肉发僵、活动不灵活、握不紧拳,甚至连扣衣扣、梳头、刷牙等都难以完成,需要慢慢活动后,这种僵硬感才得以减轻或缓解。但关节和全身“晨僵”现象并不是类风湿的特有“专利”,像骨性关节炎等也可出现。
“夜里寒气较重,起身喂奶时寒邪侵入背部,气血凝滞瘀阻在局部自然就会疼痛”,王晓红说,轻度疼痛时把双手搓热捂在腰间,做个五六次应该就会有所好转,病程较久的用艾灸调理效果最好。在药店买最普通的艾条就行,点燃后悬于疼痛部位之上,每天20分钟左右即可。
如果不方便艾灸,晚上睡前在腰部贴块膏药也可以缓解疼痛。平时还可以用杭白菊与枸杞子泡点茶喝,既舒肝又能补气血。杭白菊是凉性的,枸杞子是温性的,二者配伍可以中和一下,不温不燥。(谭 笑) 宫寒试试拔罐、刮痧    每次例假时,我都要做好九死一生的准备。
从初中开始,例假第一天就成了我的受难日,最严重时在课堂上休克过。疼起来浑身冒冷汗、呕吐还头疼。每次例假第一天,都有种如临大敌的感觉。我看过很多调养的方子,在经期前后尝试喝红糖水,杜绝一切辛辣、冰凉食物,但收效甚微。
于是,我借着中医义诊的机会请教了健康理疗师王晓红,原来,我的症状已处于第三期的宫寒。
女性宫寒分为三个阶段,最常见的是长期的手脚冰凉、痛经。更严重时,会出现经期拉肚子、恶心和休克。一般情况下,每天坚持用用艾草、红花和姜片泡脚15到20分钟就能得到缓解。但要做到祛寒,还必须依赖拔罐和刮痧,将人体内的寒气排出来。
过去,很多人误以为拔罐出现淤青是寒气被逼出体内,而拔罐后皮肤没有明显变化则表示身体没有大碍。但王晓红介绍说,相比拔罐出现紫色、淤青,拔罐后皮肤没有任何颜色的变化更值得注意。(苏 子) 便秘害怕吃药就靠姜    工作后,身体开始出现很多小毛病,最难以忍受的是消化不良、胃胀胃酸。季节交替时表现更明显,便秘和便稀交替出现,常常5、6天不排便一次,之后又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让人有苦难言。
理疗师王晓红告诉我,“这多半是脾虚胃寒造成的。”脾胃有毛病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年轻人容易暴饮暴食、吃过量生冷的食物,长期不吃早饭等等,都是造成脾虚胃寒的“罪魁祸首”。
要不要用药物调理让我左右为难。服用治便秘的药怕导致腹泻,调腹泻又担心之后会再次便秘。王晓红解释,其实,便秘是脾虚造成消化不畅后身体里面堆积了宿便,便稀是由于胃里的寒气所致。对于我这类患者,在便秘期间可以用姜末来调理。
把姜切成细末,再取创可贴固定在肚脐眼,可以有效调理胃寒造成的便秘。生姜性温,有温中散寒的功效,一杯开水,放入一两片姜片,空腹喝下即可,坚持一阵还能调理胃寒。
此外,还可揉肚子。肚脐周围有很多穴位,每天饭后半小时,以肚脐为中心,双手揉肚子,顺时针逆时针各5分钟,坐位立位都可,可有效缓解便秘。(孙泽蔚) 疲乏倦怠杭白菊枸杞泡茶    有时候总是觉得腿像灌了铅,身体疲乏无力,人就想“瘫”在床上什么都不干。每过一段时间,这种不可抗的倦怠就会找上门,不仅交际减少了,情绪也会跟着坠入低谷。
自我诊断的结果是运动少了,于是我趁着清明去踏青登山,回来依旧是精气神跟不上。王晓红诊断说,这是免疫力低下、肾气不足的表现。“肝肾不调,人就容易疲乏。”
王晓红介绍,如果女性总是出现疲乏倦怠的感觉,就表示脏腑出现了问题。一般而言,肝肾不调,就会有瘀滞现象,这时,不妨多喝些杭白菊和枸杞泡的茶水调节气血不足的症状。
   《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再配合有滋肾润肺功效的枸杞,既补气血又补肾,对身体益处不小。一般可取杭白菊3~4朵左右,放进400ml左右玻璃杯中,加开水(100度),大概七八分满的时候,盖上盖子,浸泡3~5分钟,趁热喝最好,也可以在水中加糖或蜂蜜调味。
另外,多做一些户外运动,保证11点前入睡,闲暇无事时多按按三阴交穴(足内踝上缘,四横指处),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助眠安神。
(马西茸) 
 
春天泡脚,可行气血、通经脉。理疗师王晓红推荐了几个泡脚方对症调养。
脚凉腰酸:取红花5克、艾叶30克,混入40~42°C的温水中泡脚,每天泡15~20分钟即可。
平稳血压:将小苏打、盐加入温水中泡脚,如果是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在水中加些芥末面,每天泡15~20分钟。
痛经:艾叶25~30g、白芍15~20g、当归8~10g,同样在40~42°C的水中泡脚15~20分钟。
脚后跟干裂:在热水中加入少许的白醋,用以软化足跟骨刺,两天泡一次就可以。
脚臭脚气:可以将10g的花椒泡在水中泡脚。
风湿病:取干姜6~8g、桑枝8~12g,混入温水中泡脚,同样也适合怕冷、脾胃虚寒者。
值得注意的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每次泡脚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