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25日> 总第1300期 > 07 > 新闻内容
别轻易扣精神病的帽子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查看次数:  
 
指导专家:
于欣,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教授
施慎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精神科主任
    李凌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教授
张聪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
 
    爱收拾东西、经常看手机,这些在精神科医生看来再普通不过的事,却被很多人定义为“强迫症”和“依赖症”,其实,真正的精神疾病诊断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有强迫特质但不是强迫症
有人摆牙刷总要朝着一个方向摆齐,还有人每天总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收拾房间或个人物品一定要收拾得很整齐。其实,这种要求完美的强迫特质跟强迫症完全是两码事。
    强迫症是精神病的一种,但强迫特质只是一个人要求完美的性格而已,我们不认为他是疾病状态。
    真正的强迫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上的重复,就是没完没了地重复做一件事,其实这件事情没有太多意义,比如反复洗手。
    第二个是思维的纠缠,比如反复回想今天上午见的人怎么说话,他问我以后我怎么回答的,把细节做回忆,或者是强迫记数,看见数字都要记下来。出现这些情况后,如果是你无法控制,而且没办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那就有可能是强迫症,应尽快就医。
    总是看手机还算不上依赖症
还有那些自称离开了手机就活不了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得拿着手机,而且隔上那么几分钟就要看看是不是有电话或者看看微信里有没有最新动态,于是周围的人会给你扣上“手机依赖症”的帽子。但在精神科专家看来,这个也不是病,而是属于正常范围。
只有当一个人因为过度沉迷于手机或者网络游戏,而没办法投入到他应该去做的那些事,或者社会交往上已经出现了问题,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依赖症,就是病态的。
    手机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还扩大了我们的人际交往的圈子,这都不是坏事,千万不要把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新东西、新玩意看成洪水猛兽,对未来应该抱着乐观态度。
 相关阅读
辉瑞中国第三届中枢神经前沿峰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国内外百位中枢神经科领域权威专家通过探讨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呼吁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同诊共治”。今年是辉瑞主打抗抑郁药左洛复进入中国20周年,这是目前FDA批准的适用于最广谱的抑郁药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