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我国著名作家,他曾请学生汪曾祺吃美味的慈姑肉片,被汪曾祺在散文集《人间滋味》中记载流传下来:我小时候对茨菰(现称慈姑)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菰,而且是不去茨菰的嘴子的,真难吃。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菰,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菰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菰说:“这个好!格(大概意思是味道不那么“俗”)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菰、土豆。摘编自《故乡的食物——咸菜茨菰汤》
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吴文博点评:慈姑在广东一带可以说是“明星蔬菜”,极受欢迎,在广东方言中还有“生子”的美好寓意。
中医认为,慈姑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肿,利尿,用来治疗各种无名肿毒、毒蛇咬伤。慈姑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同时慈姑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慈姑与肉一起炒食可起到互补的作用,而且它的苦味会被肉类吸收,且肉类因为吸收了慈姑的汁水也会变得不那么肥腻,中和一下,味道鲜美。需要注意的是,加工慈姑时不要怕麻烦,应认真去除表皮,并把顶芽掐掉。又因为慈姑涼湿,痛风病人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