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2月04日> 总第1288期 > 22 > 新闻内容
对不起我不加号
摘编自“协和王含”的新浪微博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4日  查看次数:  
作者介绍:王含,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神经系统变性病和焦虑抑郁的诊治,特别是帕金森病和不典型帕金森。
 
2013年,我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时候,给病人加号的热情很高,几乎来者不拒。
    但越来越多的加号让我很快就吃不消了。有一些病人是需要检查后再看的,由于检查时间不等,所以每次门诊都会有不同时间间隔的患者来加号,保不齐还有以前的老患者,还有挂不上号的。一旦给这个加了,那个也得加,不然就是不公平。如果个个都加的话,每个门诊都搞得十分被动。
你可能会问,怎么别的医院医生半天能看几十个上百个号?我的病人一般保证10~15分钟,一个患者看一个小时的也有。而且不同科室看病速度也不一样。像皮肤科,可能看一眼就能下诊断开药了,神经科却需要从头查到脚,脱了鞋还要脱袜子,血压躺着测完还得站着测,完全没有可比性。
我认真反省了一下,以前那种来者不拒的加号方式不利于保证医疗质量,但不加号觉得对不住老患者。为了兼顾道义与公平,我采取了一个策略,写了一个“加号须知”贴在诊室门上:每个半天只加5个号,额满为止,只为部分老患者行个方便。而且一定要有上次就诊的病历,原因有二:一是,我一般写病历很认真,病史、查体、处理意见都在上面,有助于在随诊时快速恢复记忆;二是,一个把我的认真工作不当回事的患者,不值得我浪费时间给他加号看病。
试行了一段时间,又有新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我发现有号贩子利用老病人的病历本找我加了号,转手就高价卖给别人。我的善良被号贩子利用了,我成了号贩子的无偿劳动力。
于是,我在跟患者交代下次就诊时,只好说“您尽量自己挂,实在挂不上再说。”这个“再说”又给自己找了好些麻烦。本来是想有些时候还是可以尽量照顾患者,但是我发现我其实是在培养不劳而获的机会主义者。有些人根本就不去尝试自己挂号,直接来找我加。有时用“病人都来了”、“我们起大早赶过来的”、“患者岁数大了”等话绑架我,让我觉得不加对不起他们。思来想去,我决定只开放两个单元预约加号,其他时间看情况。
一个是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同时开办“PUMCH帕友家园”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给帕金森病老患者预约就诊。这是一个在医院要求的工作量之外的门诊单元,普通号,不对外,就是想绕开号贩子,能真正帮到帕金森病病人。对不会用微信的,我一般都直接预约好下次就诊时间。另外对于其他患者,我只开放200块钱特需门诊预约。
这个办法很好。但是“其他时间看情况”的这个缺口,在近日发生的一件事后,被彻底封上了。一个患者家属拿着之前就诊的病历来找我加号,当时已经10:40,我还有好几个患者没看完,当天我感冒头痛,说抱歉加不了,家属马上急了:你明知道检查当天做不上,还给我们开,又不给加号,你这不是折腾病人吗?!我被扣上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帽子。我强忍住气跟他说,对不起我身体不好。他这才放我一马,“原谅”了我,趾高气扬而去。他出去以后,我写病历的手颤抖不止,病历上的字写得难看异常。
我在回想,老患者真的需要我加号吗?我的好多老患者其实都是自己挂了号来复诊的。有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哪怕取药都一定要亲自挂我的号,不管我多少次说,有取药的门诊,便宜还不用等那么久;我的一个外地患者,来之前从来都在网上查好我出诊的时间,赶来后自己挂号……
我突然想明白一个道理,好习惯是要靠好规矩来养成的。我滥用的爱心并没有体现对自己的尊重。我的加号策略再高明,也是在为医疗环境制造“不规矩”的榜样。春运人多,飞机票没买着谁也不会跟航空公司闹,火车票没买着就有一大堆的黄牛。我们只见过在菜市场斤斤计较的,没见过在名品店里讨价还价的。跟大夫较劲加号,本身就说明,普通门诊号就是低端资源。
2016年,敬告各位新老患者:对不起,我不加号。摘编自“协和王含”的新浪微博
 
 
小贴士:
虽然说好不加号了,还是得给患者朋友们指一条到北京协和医院挂号的明路:
    1.下载北京协和医院手机app挂号;
    2.北京市患者挂号可选择银医卡;
    3.帕金森病患者可选择关注“PUMCH帕友家园”微信公众平台,预约就诊;
    4.更多挂号途径可参考北京协和医院官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