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坚守一线,只因除夕炮响
健康时报记者 梁 缘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卢海从2007年起始终坚守在一线,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10年来,除夕夜从没吃过一顿像样的年夜饭。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并不喜欢除夕炮响,因为每年的除夕,都会眼见很多被炮伤的惨痛案例。
“春节来看急诊的病人,一定是从大喜到大悲的过程,谁不是吃完年夜饭出门放个炮乐呵乐呵,但眼外伤的发生往往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尤其是儿童烟花爆竹伤,甚至会导致夫妻离异,家庭破裂。”最令卢主任痛心的莫过于大前年收治的一例来自秦皇岛的小男孩,小家伙还不到4岁。孩子因为贪玩,就把鞭炮放进玻璃瓶里点燃了,家里老人当时也没留意,结果孩子不仅眼睛被炸伤,爆碎的玻璃碴也造成了严重的颜面复合伤。
尽管后续做了缝合手术,但孩子的视力已经失去了,这还不包括此后孩子身心人格的养成、职业道路的选择,以及一个但再也无法修复的原生家庭关系。
卢海回忆,当检查项目做完,老人想再去抱孩子的时候,孩子妈妈就特别粗暴地把老人推到一边。“老人当时的表情特别悲凉,亲情一下子就被割裂了,这样的家庭,回去后还能好么?”
在卢海近10年的春节值班经历中,这些案例几乎都在重复上演。“眼睛太精细了,平时落点灰还会不舒服,更别说近距离被礼花弹‘袭击’,有些质量不过关的礼花弹填药量相当于一个小炸药包。”
卢海建议,春节期间,孩子一定要远离烟花爆竹。一旦发生意外,要做到及时“预处理”,用一块洁净纱布或手帕盖上创面,轻轻捂住伤眼,尽快赶往就近的正规医院就诊。此外,就诊前家长也不要为哄孩子买零食汽水,严重受伤的患者需要接受全麻手术,术前必须禁食禁水6小时。
动心 春节,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符予
2013年的大年初一,我值班。一看搭档的名字,心里不由咯噔一下:被夜班之神诅咒的人。
医院里总有一些奇怪的迷信,比如夜班之神的诅咒。这些被诅咒的人总有平地起波澜的能力:看似平稳的病人,毫无征兆地就不行了;百年难遇的,它能让你开眼了……
大过年来急诊的,多数都是实在撑不下去的,没有一个善茬。于是,加上一个被夜班之神诅咒的人,我们把病房收满了,一堆病人抢救,三台急诊手术,主任半夜都被叫过来给一个车祸骨折外伤的患者接血管,几个人的第一次通宵刷夜都献给了这一年的新春。
2015年正好轮转急诊。腊月二十九,我上夜班。值班室通知说来了一个腹痛待查的病人。诊室里有些湿冷,50多岁的女病人和一个小女孩在诊室等着我。
病人外地口音,说是在河南工作,这个春节,带着自己的侄女到重庆玩。结果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其他别的原因,这刚来第二天就进了医院。因为疼痛的影响,患者多数时间都蜷在诊室的凳子上。进一步检查需要患者交费,而唯一在身边的就是这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我让患者把钱给小女孩,我带着她孩去交费,借轮椅,推着病人做完所有检查,带着小女孩取报告。
最后诊断是阑尾炎。说明病情之后,病人想先保守治疗,我于是把病人和小女孩交给了留察室的兄弟。半夜留察室打电话说患者病情缓解不明显,想住院手术。我又带着小女孩去办住院手续。
大年初六,又是夜班。随着春节假期临近结束,第二波各种团年酒“继发”的病人又开始多起来了。等终于闲下来的时候,才发现手机里躺着一条等了很久的未读短信:“您好,非常曲折才要到您的手机号。我是前几天河南那个病人,我已经接受了手术,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今日回河南了。非常感谢那天您所做的一切,您让新春佳节独在异乡受着病痛折磨的我,感到特别的温暖。祝您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读这条短信时,我站在急诊门口。前面是已经入梦的城,后面是仍然灯火通明的住院部大楼。远方又一辆救护车闪烁着蓝红相间的灯光而来。我知道还有很多同道,此刻和我一样,仍然忙碌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给了我一份力量,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一群人,时刻准备着。
痛心 年三十,她拔了外孙的氧气管
健康时报驻中山六院特约记者 简文杨
在医院工作多年,有时我感觉医院像人间剧场,有悲情、有温暖,也有意外。我们习惯了医生为患者倾尽全力的人间大爱。但有时,那些偶尔闪现的一些难以理解的人性的悲怆与尴尬,让人匪夷所思。那一年的除夕,让我觉得天寒地冻。
大约是五年前大年三十的深夜,正当我值班。值班室里除了电视机里一阵闹腾的欢笑声,异常安静。这时,突然电话铃响了,是产科护士来的电话,说巡查的时候发现一个阿姨,是患者家属,进了病房,巡查完了回来时发现门被锁上了,估计是反锁了,敲门也一直不肯打开,需要寻求帮助,便立即请了总务科的值班同事过去处理。
当总务科的同事赶到病房门口时,门已经打开。护士们进门一看:还在做着治疗的新生宝宝面色铁青,心跳已经停止。尽管大家立即为孩子做了心肺复苏并进行了紧急会诊,但早已回天乏术。
医生们心急如焚,反观一旁的老妇人,却呆若木鸡地靠着墙根,仿佛跟周围的一切隔绝了。
在嘱咐妇产科保护好现场和相关证据后,我们立即把情况告知了当班院领导、医务科还有保卫科,同时,也报了警。
后来警方问询才知,原来,那位老妇人竟是出事宝宝的外婆,面对警察连番询问,她异常平静,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防线崩溃,说出了真相......
本来喜添麟儿是件欢天喜地的事儿,可惜宝宝是一个先天性脑瘫患儿,无论从经济还是精神上来说,对于整个家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尽管家属最初就已签署放弃治疗的协议,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妇产科还是对孩子进行了基础生命治疗。出乎意料的是,也许是对生的渴望特别强烈,宝宝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于是,家属只能狠心“出手”,孩子的外婆最终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反锁病房,拔掉氧气管,让这个无辜生命从世界上彻底消失。
警察将当事人带回派出所时,已是凌晨4点,医院外围居民区开始传出鞭炮声响和“恭喜发财”的新年旋律,而在派出所,孩子父亲正向民警苦苦哀求,试图为年迈的岳母换得从轻处理的机会。
尽管时隔五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科技在进步,医学也在发展,确实可以排除大部分新生儿缺陷的可能性,但仍有一些不幸发生。而一旦这些新生儿呱呱坠地,将给整个家庭带来前所未有的负担。这样的悲剧也许不合法理,却也令人令人扼腕叹息。这个春节,让我觉得很凄凉,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希望此去人间尽是喜剧。
下转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