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有办法”,必会表现在他对“烦心事”的明达与应对上。过日子过的就是事。不论认不认可,人就是活在“烦心事”中。“烦心事”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对烦心事就要多一份认同和承受力。遇事时,不要认为天底下单单是自己摊上倒霉和不幸,而是要做到“很耐烦地活”。
对我而言,最烦心的事儿就是和女儿的分离。
70岁时,老伴因病去世,两个女儿定居大洋彼岸。多年来,总是年终或年末回国探亲一次。接她们回家时永远心甜含笑,可短短相聚后,则是满心的不舍与满眼泪花的告别。只要目送她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就会止不住掉眼泪。
一开始,我的办法是,索性关上门让自己尽情地哭个够。结果,真哭一会儿,难受劲儿也就过去了。
我问自己,能不能有比这更高明一点的办法,于是,改用“转移注意力”法——准备好我平时特别喜欢玩而又总是舍不得花时间做的数独题。送走孩子,眼含泪花,一下子埋在数独题中。离愁的难受劲儿顿时被满脑子的九宫格和数目挤得没了什么感觉。
不过,这终归是一种躲闪罢了。
随着看书学习、感悟人生,我觉得我有了直面离愁的理智。聚散乃人生常情。人生就是不停地相识与分别,这是谁也无法躲得开的无奈。
接受了无奈,也就对自己有了办法。女儿来时,我必去机场迎接。抻长了脖子,两眼盯着出口的人群,等待着相见的拥抱,这是我生活中最幸福的一刻,绝不能错过。
而等她们走时,就不去机场,只在住家楼下送别,减少伤感时间。孩子走后,虽然难免仍含泪花,但上楼回屋,很快就会以平静之心翻过了这幸福、相聚的一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