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它是利用了体内的糖。冬天气温低,胡萝卜就会把体内的淀粉转化成可溶性的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并把这些可溶性的糖安排驻扎在细胞的间隙中。这是由于可溶性糖的含量越高,植物的抗冷抗冻能力就越强。
可溶性的糖能够使细胞液的冰点降低,比如以前0℃就可以结冰,但是有了糖的作用,可能要到零下3℃甚至更低才能结冰,相当于增强了抵抗低温的能力,起到了“冷冻保护剂”的作用,保护细胞不会被冻结破裂,增强胡萝卜的抗冷性,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健康生长。在抵御严寒的过程中,胡萝卜体内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于是,吃起来口感会更甜。
其实,冬天的胡萝卜只是口感略有不同,营养价值差异并不大。同样可以采用蒸、炒、炖等多种吃法,跟平时没有太大区别。建议尽量采取蒸煮或凉拌的方式,一方面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损失更小,另一方面,还能少吃许多烹调油而避免发胖,一举两得还方便。不过由于葡萄糖和果糖的成分有所增加,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
另外,除了室外自然种植的胡萝卜口感会出现发甜的情况,大棚种植的胡萝卜也会更甜,毕竟冬天的室外温度还是会低很多。另外,胡萝卜的口感还和品种、土壤等有一定的关系,气温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徐 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