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杨女士与老伴
我老伴儿和我都已经年过八旬,身体还算得上硬朗。然而,去年的一次就诊经历,却让我老伴儿身体再也硬朗不起来,自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2015年4月,由于我老伴儿的双腿出现了浅棕色的现象,还不断地掉着皮屑,于是来到北京某医院皮肤科就诊,大夫诊断为静脉炎,让我去该院血管科诊治。
为了找个更可靠的大夫治病,我和老伴儿于5月11日早上6点排队,挂到了血液科的一个专家号,医生诊断过后,给我们开了两种内服药(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迈之灵片)和两种外用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莫匹罗星软膏),却没告知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
回到家以后,老伴儿按照医嘱擦拭和口服药物,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不舒适的感觉,可是,两天之后,却发现老伴儿的双腿涂抹药物处出现了片状的小泡,我和老伴儿觉得这可能是正常用药反应,没有在意。可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慢慢地水泡开始出水还流起了脓血,我停了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左腿水泡变多还肿胀起来,皮肤颜色也变成绛紫色。
2015年5月27日下午,我又陪着老伴儿一起到医院做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正巧碰到血管科一位医生在特需门诊出诊。
大夫看过彩超检查结果之后告诉我们,我老伴儿的静脉炎问题不是很严重,但腿肿的情况不排除淋巴有问题,又建议我转到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检查,淋巴回流是否受阻,并当即开出一张转院证明。
听了专家的意见后,我带着老伴儿又来到世纪坛医院,经过淋巴科主任沈大夫检查之后,认为我老伴儿不是淋巴系统问题,而是严重感染。流脓、流水等症状都是感染引起,而腿部的肿胀和溃烂也是因为皮肤感染,造成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不畅导致的。
从最早就诊的医院,到世纪坛医院,兜兜转转拖了近两个月,一会儿是静脉炎,一会儿是淋巴炎,一会儿又是皮肤感染,三个不同的医生给了三个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可老伴儿的双下肢从最初的掉皮屑,到起水泡,最后溃烂、肿胀,病情却一点不见好。
考虑到我老伴儿的年纪大,且行动不便,沈主任建议我们能回到原来就诊的医院,并尽快地住院输液治疗,控制双腿的感染。
“我们这里是动手术、开刀的地方。你也不用开刀,没法让你住院”,我又带着老伴儿回到了原来的医院,找到原来的大夫说明情况,然而,这位大夫却说没有病房,开了点抗生素让我们回家休养。
我们回家也只能按照医嘱吃药,由于腿部肿胀,老伴儿的生活开始越来越难自理,走路不便,情绪也变得低落,生活全靠我和孩子照料。有一天,他上厕所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腰,从此就一病不起。
又过了几个月后,老伴儿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了,因为双腿不能够行走,且长期卧床,再加上大量服用和注射抗生素类的药物,最终因多脏器受损,于9月24日不幸离世。
看着明明白白的一个大活人,一路不明不白的走掉,我心里真是难受。我老伴到底是什么病?
马上就问
301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小平:对症治疗的前提是诊断,按照描述的症状,导致病人掉皮屑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静脉问题,也可能是静脉血栓的后遗症,或者是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是脉管炎。
静脉炎本身是一个含糊的诊断,临床上也比较混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筛查。因为病情难以诊断,因此医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金毕:当患者的皮肤颜色出现了变化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单纯的静脉炎问题了,可能主要是由于静脉曲张导致了静脉高压,引起皮肤营养的改变,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改变颜色。如果伴随着掉皮屑,可能还带有一些皮肤疾病。
若有了炎症或者是感染时,可以使用莫匹罗星等抗感染的药进行消炎,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不良反应中偶见局部皮肤或接触性皮炎,开放性伤口和破损皮肤慎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如果是患有静脉炎和静脉回流不畅的患者,局部皮肤容易出现瘀滞性湿疹、肤色暗沉、皮肤干燥脱屑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破溃流水,甚至溃疡等症状。此时,最重要的是治疗原发病,即解决导致静脉回流不畅的原因,在血管外科就诊治疗。同时还要注意抬高患肢,滋润皮肤。外用一些有助于血液循环的药膏,如您使用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将会有所帮助。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其他药一起使用并无问题。但是,如果患者在用了这些药,两日之后出现了片状水疱、并有流水现象时,不能排除是所用的外药物接触过敏所致,应该要及时停药,并马上到医院皮肤科咨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