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情感与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
如果长期劳累,持续处在应急状态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没有很好的调节会易患病。还有一些是所谓CEO性状,社会精英人士,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事事追求完美,长期承担压力,也会导致抑郁易感。
情绪来了,不妨先等一等 正常人的情绪很多时候是下意识的,就好像我们没有办法通过大脑意识去直接控制我们心跳的速度一般。但我知道情绪是暂时的,会过去的,这一点对我缓解情绪会有帮助。比如我昨天早上出门的时候,特别紧张。因为我早上得先上一门课,紧接着又要去机场。
其实,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负面情绪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恐惧,跟快乐相比,它对动物的生存可能更为重要,能帮助它们逃避危险。关键是不要让这些负面情绪主导你。如果在碰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能够意识到情绪本身是短暂的过程,自己有意识地进行调节,转换思路,不钻牛角尖,会有帮助。但是,如果真的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要到医院看医生。
不开心了,运动或学新东西 抑郁的核心症状一个是快感的缺失,还有就是动力的缺失,所以抑郁的人没有动力做事情。在出现情绪问题时,运动有帮助,跟分泌多巴胺和恩多芬有关。我在美国十多年,博士后的时候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因为之前都是导师带领下做课题,而博士后时要开始想将来的方向。遇到压力,情绪低落,我会运动来解压,比如滑雪、游泳、羽毛球、网球、瑜珈,尤其是游泳,我觉得是很好的运动。现在,浙大正在建室内游泳池,等建完后我会重新开始坚持游泳。另外,就是去学习新东西。
重度抑郁,或需“电脑重启” 如果你的情绪只是很短暂的,而且是由一定的具体促因引起的,不一定会被诊断为抑郁症。最严重的指标是经常有想自杀的念头,是最迫切需要治疗的。很多抗抑郁药物的疗效要2~3周才能显现,对重度的抑郁病人可能来不及。我的医生朋友跟我说,针对这些严重病人有比较有效的方法,叫做电击疗法。电击就像整个电脑重启,但电击不会杀死神经元,它影响整个脑网络。
大家仍然觉得这个过程可能太严重了,所以现在还在摸索尝试更为温和的手段,比如深部脑刺激DBS。在美国和加拿大针对大脑皮层25区进行过几十例病人的DBS手术。有点像治疗帕金森病人的疗法,电池是埋在胸部的,持续不断地将脉冲电流送到脑子里,只是针对特定脑区进行微弱的电刺激。中文叫做脑起搏器。这方面研究最著名的教授是海伦·梅伯格。她针对的病人都是难治型的,也就是吃药没用的。打开开关的那一刻,她的病人描述,觉得胸口的乌云一下子被拨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