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1月04日> 总第1279期 > 22 > 新闻内容
84岁名医像40岁一样生活
摘自钱报网,张 苗/文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4日  查看次数:  
   专家简介:彭淑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擅长肝脏外科和高位胆管癌疑难复杂手术治疗。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胆道癌学组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近日,浙医二院外科专家彭淑牖迎来从医60周年纪念日。今年他84岁,却依然每周要为疑难病患者主刀三四台手术,每次上台,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量几乎和年轻医生一样。80多岁的生活,过得和40多岁一样。

  80岁了,生理指数40多岁

  现在不少人没到50岁就老花眼了,而作为肝、胆、胰、脾、胃、肠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彭淑牖的眼力出奇的好。他手机屏幕上的字是正常大小的,并没有特意调大;他手指很灵活,发微信写字很快;他每天还在电脑前敲稿子、写论文,打字速度和一般上班族没什么两样。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足够接地气的幽默。“有人问我除了做医生,还会做什么?我就呵呵了。”80多岁的彭淑牗,用的是80后的语言。

  彭淑牗还幽默地归纳了做医生的必备条件:会电脑、会摄影、会微信、会沟通、会演讲、会培训、会法律、会咨询、会看人、会风水、能熬夜、能早起、能受气、懂舍得、懂政治、懂娱乐、受得了忙、守得住闲。

 

  十几个小时的手术难不倒他

  “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呢。”彭淑牖掰着手指算了算他的时间安排。早上不到6点起床,洗漱后6点半之前开车上班。

  在没有手术、出差开会的日子里,彭淑牖就写论文、看论文,中英文混搭,在办公桌上,还摆着他主编的英文医学专业书籍。而当有高难度手术,后辈医生们把握不大时,就是他出手的时候了。

  彭淑牖举例说,上次手术做了13个小时,患者53岁,患有腹膜后肿瘤,这是病人第七次经受开膛破肚的手术。可以想象,接手这样的手术有多难。只要有一点肿瘤细胞没有清除干净,没多久它又会长出来。60年的手术经验,让彭淑牖异常胆大心细,“每一根血管、胆管后面,都可能有肿瘤细胞,得仔细清扫一遍。”说到手术细节的改进,他的神态好像又年轻了十几岁。“‘牖’在古汉语里有‘窗户’的意思,我的目标就是努力多救病人,为生命多开一扇窗。”

  养生经:吃不挑食,行不嫌多

  在吃的方面,“大多数时候是吃食堂的。”浙医二院的食堂有各种套餐,彭淑牖会轮换着吃,总的说不挑食、吃得杂。

  在行的方面,彭淑牖比一般上班族出行次数要多得多。作为美国外科学院、英国皇家外科学院、欧洲外科学院的荣誉院士,他经常要国内、国外地飞。每一次,他都会带上妻子,“我去讲课,她去玩。”原本妻子对他忙到不着家的抱怨,也因为频繁的出国游而消散了。

  几十年的工作忙成这样,还能把家庭关系处理妥当,那些嚷着没时间陪家人的上班族们也不妨学习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